网约车上的故事:那些永远等不到的“伞” | 彤话铺子
新黄河  2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陈彤彤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网约车成为“沉默的康桥”,一路无言。

但也有例外的时刻,一次行程,却交换了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于雨天和拼车的故事,还有那些永远等不到的“伞”。

一、比“雨伞”先来的,是责怪!

虽然经常乘坐网约车,但最近遇到的一位司机,却让彤掌柜有了想写文章的感动,姑且就叫他网约哥吧!

那天上了车,依然是习惯性的“沉默”。

十几分钟后,随着雨水落下,网约哥望了望车窗外,突然主动打破沉默:

“雨下大了,有伞吗?”

“带了!这天气捉摸不定,总带伞防备着。”

听了这话,网约哥似乎放心了。

“前几天,载了个女孩子,她没带伞,那天雨真的大!”

彤掌柜就默默听着。

“她说,想去男友住的小区,离得近些,能省点车费。”

网约哥说,那女孩小心翼翼地,到了小区门口特别不好意思,让男朋友快些带着伞下来接她。

过了好大一会儿,那男子下楼了,到了车跟前,却张口就责怪女孩没带伞,然后又嫌司机没送进小区去。

“他说,就这几步路,还害他淋雨了。”网约哥摇摇头,苦笑,“小区有门禁,我这车自然进不去的,没办法。”

网约哥说,他就觉得,替那女孩儿不值。因为怕女孩中间作难,他也没与那男子计较,就开车离开了。

网约哥说,本来要风雨同舟一辈子的人,却连伞都懒得送,他想不明白。

二、“那个深夜,发着烧的婴儿”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拼车吗?”

“为什么?”

“因为一次不愉快的经历,还是四五年前。”

雨越下越大,雨刷器不停摆动,车里的空气也潮湿起来。这次,说故事的人,变成了彤掌柜——

“那是个深夜,很晚下班,车子也很难打。”彤掌柜边回忆边说,好不容易打了辆网约车,车子开到一半,却弯弯绕绕进了一个小区内。

“师傅,这是到哪里了?”

“你点了拼车,这不又来一个订单。”

过了一会儿,一对夫妻下楼,走到网约车跟前,男的块头很大,女人则文文弱弱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

临上车前,那抱婴儿的女人,看到了车里的彤掌柜,似乎很意外,回头问了丈夫一句:

“孩子发烧了,怎么不找个快点的车?”

“什么拼车不拼车的,哪个便宜,我点哪个!”

男人气哼哼、不耐烦地嘀咕着,一屁股坐进了副驾驶的位置。

女人抱着孩子,挨着彤掌柜,局促地坐在了后座上。

车继续开了,气氛却很尴尬。那婴儿不知是不是烧得糊涂了,一路上安静得很。

那女子焦急地看着怀里的孩子,然后催司机开快点。车子很快到了儿童医院门前——

只见女子的丈夫拉开车门,重重摔门下车。

看着女人下车不方便,彤掌柜先下了车,用手替她挡着头:“慢点儿,当心孩子……”

“谢谢!”昏暗的灯光下,女人抱紧了怀里的孩子,颤声说,眼睛却是湿漉漉的,一看便知道是哭了。

人们成家,是为了遮风挡雨;

但有的人,成了家,却走进了“风雨”。

三、下雨天,有人总在“修修补补”

停止回忆,车子也快到目的地了,瓢泼般的雨落了下来。

“你别急着下车,雨太大了,看停在哪里合适,让你少淋点儿雨。”

最后车子稳稳停在大楼前,只剩几步路。

“其实,这世界还是有许多好男人的,譬如你。”临下车,彤掌柜笑着,匆匆说了这句。

也许,有没有伞也不重要——

如果怕淋雨,

就自己永远记得阴天带一把伞;

如果洒脱些,

淋一场大雨,清醒些又何妨?

美编:王琳  编辑:孙菲菲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