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10月10日,*ST元成(603388.SH)公告称收到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文件内容显示,这家以环境综合服务商名义上市八年的公司,涉嫌连续三年系统性虚构业绩,并在2022年一笔2.85亿元的定向增发中构成欺诈发行。公司因此面临重罚,并可能触发强制退市条款。
监管认定:持续三年的财务造假
根据浙江证监局的调查,*ST元成的财务造假行为,由时任董事长祝昌人组织与指使。其手法主要围绕两个核心项目展开。
自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通过虚增“越龙山项目”的成本与产值,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046万元。其中,2020年虚增的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6.6%,这一行为严重扭曲了公司当年的真实经营成果。
2022年,该公司在“淮阴项目”上,通过对价审差异进行不当会计处理,虚增营业收入1416万元和利润总额1345万元,该笔虚增利润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24.6%。
上述虚假财务数据,被公司用于2022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并以此募集资金2.85亿元。该行为构成了对投资者的欺骗,涉嫌违反证券法关于欺诈发行的规定。
对此,证监局拟对*ST元成合计处以3745.46万元罚款。该处罚金额的计算方式值得注意:其中约2845万元,对应了其非法募集资金总额的10%,体现了监管的处罚意图。
*ST元成实际控制人祝昌人将面临2800万元的个人罚款,以及10年的证券市场禁入。其余多名涉事高管也分别被处以200万至500万元不等的罚款。
公司现状:累计募资超5.5亿,经营持续恶化
*ST元成于1999年创立,2017年上市,主营业务为环境综合服务。
2017年IPO时,公司以12.10元的发行价募集资金净额2.67亿元;2022年,又通过定增募资2.85亿元。上市以来,*ST元成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超过5.5亿元。但这笔资金未能帮助公司建立稳固的业务基础。
截至10月10日收盘,*ST元成股价为1.65元,市值5.37亿元,已低于其累计融资金额。对于IPO时认购的投资者而言,其持股市值已大幅缩水。
股价表现与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一致。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1.27亿元,同比扩大94.52%,且已是连续第三年亏损。年度审计报告已对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发表了强调事项。同时,公司大量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对现金流产生严重影响。
另一项财务风险在于公司高企的应收账款。截至2025年中期,其应收账款与年收入的比例高达596.89%,反映出公司在资金回笼和经营质量方面存在问题,这也与此次披露的虚增收入行为存在关联。
实际控制人:个人陷入困境,公司屡收警示
公司的治理问题与实际控制人的状况相关联。
今年9月,董事长祝昌人所持的部分股权被司法拍卖,但最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目前,他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均处于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状态,显示其个人面临财务困境。实际控制人的个人处境,为理解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动机提供了背景。
在本次调查之前,监管部门已多次发出警示。从2024年6月因会计差错被警告,到2025年7月因信披违规被正式立案,再到9月因代持股份问题再收警示函,监管部门已持续关注。但这些早期的监管措施,未能阻止后续重大违法行为的发生。
*ST元成的业务是“环境美化”,实际行为却是“财报美化”。公司利用虚假信息融资超过5.5亿元,最终将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置于风险之中。根据《告知书》认定的事实,*ST元成等待的,大概率将是强制退市的最终裁决。
编辑:陈彤彤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