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智慧照亮物理苍穹”“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学子前进!”新黄河记者实探清华大学杨振宁先生缅怀现场
新黄河  2天前 20:04

新黄河记者:李运恒  

“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学子前进!”清华大学的范同学手写了一张卡片插在几束菊花中。

10月19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外排起长队,众多校内师生和社会人士前来吊唁杨振宁先生。10月18日12时00分,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范同学是来自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大一学生,他说来吊唁还受到浙江老家同学的委托。新黄河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还有多位外卖员收到外地的鲜花订单,委托他们送到缅怀室。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设置的杨振宁先生缅怀室。

据悉,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由杨振宁亲自创建并担任名誉院长,他的办公室就在二楼。杨振宁与清华大学渊源已久,1929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被清华大学聘为数学系教授,7岁的他也跟随来此。清华大学的唐同学也表示,自己刚刚看过《马兰花开》校园剧,剧中有杨先生的童年场景,这也让他一到现场就想到了这些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

前来吊唁的人群排起长队

作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还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根据公开信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于1997年成立的基础科学研究实体,由杨振宁创建,参照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设立,致力于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外前来缅怀的人群。

根据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10月18日晚的消息,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科学馆一楼119房间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于2025年10月18日—24日期间,接受校内师生及社会相关人士吊唁。缅怀室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校外人士需报备进校。

10月19日中午左右,新黄河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吊唁的人群已经排起长队,不少人手中带着鲜花,有的还写了卡片以示悼念。有工作人介绍,可以自带鲜花吊唁,也可以进到缅怀室外免费领取一枝菊花。

△人们在杨振宁先生缅怀室外签名。

在缅怀室内一侧,可以看到“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的字样,以及他的半身像,而另一侧是数十幅照片,包含杨振宁多个年龄时期。在缅怀室门口,还可以签名并领取一枝菊花,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已经有很多人签名以致哀思。

“我是00后,一来到杨先生的悼念现场,就想到了邓老(邓稼先)等科学家。”唐同学介绍,自己刚刚大一,入学之后看过话剧《马兰花开》,对他们老一辈的科学家有了更深了解,非常感恩他们的付出。据了解,《马兰花开》由清华大学出品,是以清华师生为主策划创作的现代原创校园剧作,定位为大型科技英雄人物传记话剧,立足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宏大历史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包括童年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场景,杨振宁也是这部剧的顾问之一。

“先生虽逝,风骨与学说永垂不朽”

在清华大学杨振宁缅怀现场,有多位外卖小哥收到外地的鲜花订单,委托他们送来鲜花。“地址写的就是科学馆一楼杨振宁先生缅怀室,我们就是按照订单送到。”一外卖员告诉新黄河记者,今天还接到过类似的订单。因为不少人远在外地,无法亲临现场,不少人和团体选择委托悼念。

△缅怀鲜花中的卡片。

来自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范同学告诉新黄河记者,他不仅是自己前来,还受到浙江老家同学的委托,来吊唁杨振宁先生。现场他还手写了一张卡片“沉痛悼念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学子前进!”唐同学同样也接到了委托,“昨天(10月18日),桂林灵川学联还委托自己前来悼念并送来鲜花。”

△唐同学手捧鲜花悼念杨振宁先生。

“致杨振宁先生,您的智慧照亮物理苍穹,用一生诠释家国情怀,先生虽逝,风骨与学说永垂不朽,我们永远缅怀您。”在一束鲜花的卡片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这束鲜花来自清华大学经管EMBA的全体同学。有同学表示,听闻此事,同学们一致希望前来悼念。

△缅怀鲜花中的卡片。

10月19日,多位前来吊唁的师生表达了缅怀,并称赞杨振宁先生的智慧和贡献。来自四川的王先生恰逢正在清华大学参加一个培训班,“昨天(10月18日)知道这个消息感到挺震惊的,今天下午2点钟就要上课,趁着中午来悼念。”王先生说,杨振宁先生对很多理工科学子影响都很大,自己也特意买了鲜花。

“算是杨先生的小校友。”缅怀现场,傅女士告诉新黄河记者,自己毕业于清华大学,儿子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算起来是杨振宁先生的校友,也是特意带儿子前来缅怀悼念,她认为“杨先生是一位严谨、通透、有格局的人”,值得大家学习。据悉,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成志学校”。成立于1915年,专为清华教职员工子弟求学而设。1960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929年,杨振宁随到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来到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附近成志小学,而在小学阶段,杨振宁的数学天赋就开始崭露头角。

摄影:李运恒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