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蟹老板的“换壳”生意:从“星农联合”到“苏状元”“阳澄联合”,被罚了就换名?| 大闸蟹市场调查·品牌迷局②
新黄河  3小时前

又到一年吃蟹季,大闸蟹市场乱象又接踵而至。五花八门的蟹卡、良莠不齐的蟹扣、防不胜防的骗局、乱象丛生的品牌……“蟹圈”乱象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也侵蚀着市场的未来。即日起,新黄河推出系列报道,多角度呈现市场现状。

一边是博鳌论坛的嘉宾身份、外滩的巨幅广告与“销量第一”的宣传;另一边是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出的系列罚单、平台上密集的消费者投诉。在这鲜明的反差背后,是蟹商周啟坤游走于“星农联合”“苏状元”“阳澄联合”等多个品牌之间的“换壳”游戏。

新黄河记者调查发现,其通过构建由同一核心控制的公司矩阵,使品牌在被罚后总能“金蝉脱壳”,而这场与监管和消费者的博弈,至今仍在继续。

光鲜宣传与屡罚屡犯:从博鳌论坛到60万元罚单

2023年末,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周啟坤是唯一受邀的大闸蟹行业代表。他在分论坛与多位企业家同台,畅谈“新消费品牌应该深耕供应链”。九个月后,他率队前往中国农垦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称“强强联合共布产业链”。

但这些光鲜的表象背后,是另一番景象。2025年9月,就在“苏状元”广告亮相上海外滩、举办首届开捕节的同时,其运营主体——苏州桃花坞大闸蟹有限公司(下称“桃花坞公司”)因“虚假宣传”被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管局罚款60万元。

这并非该公司首次受罚。2024年3月,桃花坞公司就因大闸蟹“缺斤短两”被罚10万元——其网店销售的标称公5.0两母4.0两大闸蟹,经公证抽查有9只未达标示重量。

疑似周啟坤运营的另一关联品牌“阳澄联合”的运营主体——苏州阳澄湖蟹赢天下生态水产有限公司(下称“赢天下公司”)同样屡罚屡犯:2022年因连续两年“缺斤短两”被列为江苏省市场监管执法稽查十大典型案例,处以35万元罚款;2024年11月因销售标签不实、宣传误导被罚30万元;2025年8月再次因未按规定标注产地、误导消费者被罚15万元。

但罚单并未影响品牌运营。“阳澄联合”至今仍在某电商平台宣称“2022-2024连续三年全网销量No.1”。该品牌还宣传“27年养蟹经验”,但工商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11年。

在黑猫投诉、小红书等平台,关于“苏状元”“阳澄联合”的投诉高度相似,集中在死蟹、空蟹、重量不足、蟹卡无法提货与售后失联。

一位广东用户描述,收到的8只母蟹“全是死蟹、空蟹、发黑蟹,全部扔掉”。一名河北消费者反映“吃起来是苦的,吃完拉肚子,六只死了一只”。重量问题更为普遍。一名湖南消费者实测发现:标称5.2两的公蟹实际带绳带扣198克,不到4两;标称4.2两的母蟹实际142克,不到3两。

蟹卡兑换成为另一重灾区。多名用户反馈蟹卡两年无法提货,“所有日期全部无货,客服电话永远无人接听”,而某电商平台自营店却一直显示有货。有消费者2024年购买“苏状元”蟹卡明确标注“阳澄湖大闸蟹”,2025年实际收到“状元匠”品牌,商家仅以“有蟹扣即为阳澄湖蟹”回应,被指偷换概念。

一个邮箱串联的十家公司网络

尽管“苏状元”对外由周啟坤以董事长身份宣传,其工商登记的法定代表人实为赵奎。类似的,“阳澄联合”运营主体赢天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赵德龙。

这套架构背后有其渊源。2017年,周啟坤担任法人的“星农联合”因销售非纯阳澄湖大闸蟹产品“红印蟹”,被行业协会从副会长单位降级。当时周啟坤承诺将“红印蟹”业务转至新公司,且不担任新公司法人与股东。

他确实没有担任桃花坞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对外始终以董事长身份活跃,完成了一出“金蝉脱壳”。

关键线索隐藏在联系方式中。桃花坞公司在工商系统登记的联系电话,同时出现在周啟坤担任法人的“苏州小红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早期品牌“星农联合”的相关企业中。

更关键的是邮箱线索。赢天下公司登记邮箱为huoju@hongxiaochu.cc,天眼查显示,使用该邮箱的企业共计10家,包括周啟坤担任法人的“杭州红小厨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小红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及运营“苏状元”的桃花坞公司。

在产品设计上,“阳澄联合”礼盒与早期“星农联合”礼盒在竹木纹理、红色主视觉、书法字体及镂空窗格等细节上高度一致,形成视觉上的品牌延续。

赢天下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却在2014年就申请注册“星农联合”“阳澄联合”商标;而桃花坞公司也在2016–2018年间申请了4个“阳澄联合”商标。这种商标布局上的交叉重叠,暴露了两家公司之间的密切关联。

协会背书与宣传矛盾:“换壳”生意经的持续运转

尽管“苏状元”近年宣传中刻意淡化“阳澄湖”概念,其运营主体桃花坞公司至今仍是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

业内人士分析,保留会员身份有助于为全线产品提供“官方背书”,增加消费者信任,同时也为未来推出阳澄湖产品保留入口。

苏状元官网对品牌的介绍中写道:“苏状元聚焦全球生鲜产业资源,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健康和高品质的生鲜产品。”品牌自称“品质生鲜标杆”,提到“2023年,苏状元大闸蟹成为高端大闸蟹线上渠道销售额全国第一”。

在某电商平台“阳澄联合”商品页中,一位被标注为“马某某”的女士形象与马伊琍本人差异显著,客服却向消费者确认其代言人为“马伊琍”。

与此同时,品牌宣传中关于“创立时间”的说法屡次变动:官网称“创立于2017年”,2024年宣传稿写“十五年磨一剑”,2025年材料又改为“自2010年创立”。基本信息的前后矛盾,与其屡次因虚假宣传被罚形成呼应。

2024年3月的一份宣传稿宣称:“金秋蟹季,有苏状元‘放心好蟹’的陪伴,消费者都能放心享受一场味蕾盛宴。”但就在这份宣传稿发布前,桃花坞公司已因缺斤短两被罚款,并在不久后因虚假宣传再次被罚60万元。

新黄河记者就文中涉及的行政处罚、消费者投诉、公司架构与协会身份等问题,向桃花坞公司及周啟坤发送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周啟坤的商业体系通过构建由不同法定代表人担任“防火墙”、但由相同联系方式暴露内核的“公司矩阵”,实现了风险的隔离。一个品牌出现严重负面,便可以迅速切换到另一个看似“干净”的品牌继续运营。

从“星农联合”到“苏状元”“阳澄联合”,品牌不断更名,公司频繁切换,而背后的控制人与商业逻辑始终如一。在大闸蟹年复一年的销售旺季中,这套“换壳”机制仍在持续运转。

(新黄河调查组出品)

编辑:孙菲菲 俞丹  美编:杨梦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