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娃看不到美国制造,身边全是中国货\"
观察者网  5小时前

  ►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脱离西方轨道,俄罗斯人将中国视为新榜样”。在美西方世界挑动大国对抗加剧紧张局势之际,中国与俄罗斯关系不断深化,这一趋势也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关注。

  美国《纽约时报》6月30日发表的长篇评论文章提到,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曾经崇尚西方的俄罗斯社会正在迅速向中国靠拢,中国文化和商品在莫斯科随处可见,许多俄罗斯年轻人学习汉语、想去中国留学,中国汽车也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

  分析人士称,这一现象不仅由于中国在外交和经济上支持俄罗斯,也与中国自身的发展有关。但部分人仍对西方产品抱有眷恋,认为对中国的兴趣可能是暂时的,一旦与西方关系改善,这股“中国热”可能会消退。

  

  莫斯科的中餐连锁店人满为患 《纽约时报》

  “对中国兴趣浓厚,俄罗斯人仿佛发现了另一个星球”

  文章称,对于曾经崇尚西方一切的俄罗斯人来说,中国已变得很时髦。年轻人在学习汉语,中国文化和商品在莫斯科随处可见。

  在莫斯科一座庞大的中国主题公园入口处的亭台下,爱廖娜·伊耶夫斯卡娅正在完成大学作业。在华丽的亭台楼阁、拱桥、池塘和孔子雕像的背景下,她的一位朋友用手机拍摄她用汉语滔滔不绝地赞美这座公园。

  19岁的伊耶夫斯卡娅是莫斯科城市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她表示选择学习中文,是因为她相信中国正在崛起,而掌握这门语言能为她带来更好的前景。如今,莫斯科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类似的课程。

  她说:“很多年轻人都想去中国留学,中国有太多的机会。中国很酷,而且发展得非常快。”

  《纽约时报》感慨,在一个曾一度崇尚一切西方事物的国家里,如今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中国对俄罗斯人来说变得令人向往和时髦。

  

  俄罗斯人在中国主题公园里拍摄婚纱照 《纽约时报》

  中国汽车如今在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俄罗斯的精英阶层雇佣中国保姆,以鼓励他们的孩子尽早学习汉语;莫斯科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争相举办中国展览和演出……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过去三年让俄罗斯人以全新视角看待东方,不再只是将它视为欧洲的异国替代品,而是商业、旅游和学习的主流方向。”

  他补充道:“俄罗斯民众对这一趋势兴趣浓厚,仿佛刚刚发现了另一个星球。”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不仅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中国生产的商品也填补了俄罗斯因西方制裁面临的商品短缺。所有这些都助推了俄罗斯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商品和文化日益增长的狂热。

  在莫斯科,少数开设中文课程的公立学校已供不应求;不仅语言类大学,就连理工学院也纷纷开设汉语课程。招聘网站数据显示,要求掌握中文的职位近年来激增。

  中国戏剧导演如今将现代中国小说改编为戏剧,在那些曾经欢迎西方艺术家的剧院上演。

  今年4月,莫斯科一家大型博物馆举办了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瓷器和文物展览。书店里关于中国文化的图书也摆在显眼位置。

  1月底,莫斯科市政府在春节期间用红灯笼装点市中心,在红场附近还摆放了一只怀抱圣诞树的巨型熊猫。

  莫斯科地铁专门开通了一列红色“中国主题列车”,并将地铁图用中文翻译。城市广告牌和国家电视台都引用了中文“金句”,而中国餐馆也在俄罗斯各地迅速扩张。

  为俄罗斯精英阶层提供保姆服务的公司创始人瓦伦丁·戈尔表示,为满足对中文保姆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不得不加紧招聘。他说,目前中文保姆的薪资可达每月5000美元——这在俄罗斯已算高薪,但招人仍然困难。

  他指出,虽然英语保姆仍最受欢迎,但中文保姆已经取代法语保姆,成为第二选择。

  

  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几乎随处可见 《纽约时报》

  中国汽车是俄罗斯“拥抱中国”的一个显著标志。据汽车市场咨询机构Autostat的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销量突破90万辆,而2021年仅为11.5万辆。

  曾经在欧洲各地试驾欧洲车的俄罗斯广播节目主持人谢尔盖·斯季拉文,如今在视频网站YouTube的汽车博客中几乎只介绍中国车。

  他说:“宝马在俄罗斯依然更有面子,但我认识一些人已经从保时捷换成了理想。”如今,这个中国品牌在莫斯科街头也已司空见惯。

  “中国是俄罗斯唯一的朋友”

  俄罗斯杂志编辑、有五个孩子的中国爱好者亚历山大·格雷克说,年轻人对中国的看法存在代际差异。

  “14岁以上的孩子还是更喜欢西方,”他说,“但年纪小的那些对西方几乎一无所知,反而对亚洲充满兴趣。”

  “他们看不到任何美国制造的东西,他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中国制造的。”59岁的格雷克在莫斯科一间咖啡馆里喝着绿茶说道,他所有的孩子都学过中文,其中一个14岁的女儿已能流利交流,明年夏天将前往中国,与中国家庭同住,以练习口语。“就像以前孩子们去英国学英语一样。”

  对格雷克和他的家人来说,原因很简单。

  “中国现在是我们唯一的朋友。”他列举了一些中国是世界领导者的技术领域,如太阳能和人工智能。“它正在成为世界顶级强国。”

  

  莫斯科街头的中文广告牌 《纽约时报》

  但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商品越来越受欢迎,但俄罗斯人对西方产品仍有眷恋,尤其是那些因制裁而难以获得的品牌。比如在莫斯科,一位开着中国车的出租车司机说,如果价格相同,他们仍会优先考虑德国车。

  此外,西方品牌依旧在莫斯科街头比比皆是。莫斯科一处新建的高档住宅区起名“骑士桥私人公园”和“贝尔格雷维亚”等充满伦敦风情的名字,而非让人联想到上海或北京的名字。就连位于莫斯科附近的一个中资商业区也叫“GreenWood”这样的英文名。

  还有一些俄罗斯人称,他们说对中国兴趣的增加可能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

  汉语语言和文化专家尤利娅·库兹涅佐娃说,她还记得曾经学习汉语被认为是很奇特的事情,汉学家是一个边缘群体。她说,她认为一旦与西方的关系改善,这股“中国热”就会结束。“我们只能与欧洲亲近,因为相似甚至相同的文化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创下历史新高。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介绍,截至2024年8月份,俄中两国正在联合实施86个大型项目,投资额预计达18万亿卢布。这些投资涉及原材料和化学、农业和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生产以及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在5月4日播出的一档节目中,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中关系可靠、稳定,“这种关系的存在本身就加强了世界的稳定”。

  “今天的俄中关系不是空谈,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什么?首先是因为我们两国的国家利益契合,我们是邻邦,建立良好关系是必要的,这是对两国发展都有益的因素。”普京指出,“今天俄中关系正在发挥作用,且作用非常有效,特别是在世界动荡不减反增的时刻。俄中之间的关系如此可靠、稳定,它的存在本身就加强了世界的稳定。”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