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931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每一次技术突破与服务的升级,都旨在更安全、更高效地连接全球市场。中国银行架设的“金融动脉”,让“跨境”二字逐渐褪去地理边界,化作湾区居民指尖的清风,更成为连接全球经济的纽带——无形,却跨越山海,无时不在。
文|铭谦
编辑|张应
周末,当深圳湾口岸站响起熟悉的粤语,珠海长隆烟花下传来阵阵“好靓啊”的赞叹,与维多利亚港的夜色遥相呼应,港人北上过周末早已成为大湾区的生活默契。曾经,“北上”意味着漫长的通关队伍;此刻,跨境支付通正串联起港深生活的烟火气,让“湾区故事”在一瞬间娓娓道来。
和合共生,跨境为赢。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中国银行作为境内首批试点银行之一,率先向全域客户提供跨境支付通相关服务;中银香港担任代理结算行,负责跨境资金结算,并以香港首批参与行的身份提供服务。依托跨境领域的专业优势,“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中行速度连接起两地经济的同频共振。
1互联互通:搭建跨境支付高速路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举办启动仪式,为跨境支付通揭开面纱。跨境支付通是科技与金融碰撞的智慧结晶,通过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直接连接,支持参与机构为内地和香港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跨境支付服务。
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当天,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便成功办理了首笔北向汇款业务。
轻点几下屏幕,一笔人民币汇款瞬间抵达内地账户。香港市民叶先生由衷感叹:“以前来深圳要提前将钱打进内地账户,现在按指引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登记内地手机号,轻点几下屏幕,汇款瞬间到账,还不收取费用,吃个早茶的功夫就搞定了!”手机里的实时到账通知,见证着“操作简单、实时到账、零费用”的服务优势。
目前,中国银行已面向全量手机银行个人客户开放跨境支付通功能,预计这一产品将成为个人客户两地之间日常人民币资金汇划的首选通道。
2便捷惠民:织密湾区生活经纬网
从前“跨境”是遥不可及的距离,如今“过个周末”就能实现扫货、尝鲜的治愈生活——港人的消费足迹踏遍湾区,背后正是跨境支付通的默默支撑。它覆盖了港人北上探亲、消费、赡养的“北向便利化汇款”,也包含境内居民汇往香港的“南向便利化汇款”,资金流动如同呼吸般自然。
除了个人用户,企业场景同样迎来支付革命。中银香港在系统上线当日,同步完成两笔标志性企业业务:为香港某中资船舶管理公司办理的北向发薪,让内地雇员的人民币薪金实时到账;而为香港某大专院校完成的南向收款,更让内地学生告别“柜台电汇”的繁琐,高效完成学费跨境支付。
这些便捷的背后,是中国银行深耕湾区的厚积薄发。此前推出的大湾区“开户易”产品,已为超30万香港居民开立内地账户,构建起庞大的客户网络;如今跨境支付通首发即实现全场景服务,首日双向业务量破万笔。正如深圳湾的潮汐连接两岸,这些金融服务织密了湾区生活的经纬,让“跨境”二字逐渐没有了距离感。
3链接全球:从湾区枢纽到世界节点
跨境支付通的意义,早已超越深港两地。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正将创新经验复制到更广阔的舞台:依托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将服务延伸至中国-东盟跨境便利化场景;依托全球化优势,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人民币清算行,并包揽非洲地区全部三家清算行的资格,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山东,某大型电气企业的车间里,一台台车载式变电站整装待发,即将远航沙特。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依托集团全球服务网络,适时启动海内外联动作业机制,为企业高效办理外汇收付业务,打通从黄海之滨到红海之畔的货币通道,护航“中国智造”扬帆出海。在广西,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作为面向东盟的“前沿阵地”,联合中通支付推出“中银跨境e商通·三方通”系统,成功落地广西首笔跨境电商间联收款业务,开创数字化跨境结算新路径,破解融资难、结算效率低等痛点难题,助力外贸企业“轻装上阵”。
资金流速不仅是技术参数,更是国家金融话语权的度量衡;而每一次秒级到账的背后,都是国际金融秩序在微观层面的深刻重构。金融流速重构的不仅是效率,更是区域协同的底层逻辑。
夜幕降临,深圳湾大桥流光溢彩。香港的茶餐厅里,内地游客扫码支付港币账单;东莞的车间中,港资企业通过支付通秒收货款;伦敦金融城,人民币结算指令正通过中行系统实时处理……中国银行始终活跃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跨境资金融通的第一线。每一次的技术突破和服务升级,都旨在更安全、更高效地连接全球市场。中国银行架设的“金融动脉”,让“跨境”二字逐渐消除地理边界,化作湾区居民指尖的清风,更成为连接全球经济的纽带——无形,却跨越山海,无时不在。
(专题)
作者: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