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广州市海珠区55岁的冯老伯(化名)因持续腹痛、发热、浓茶色尿液被送往医院就医,经检查,他的胆管内竟长满虫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引起冯伯剧烈疼痛的肝吸虫
01
老伯腹痛难忍,出现浓茶样尿
原来是肝吸虫堵住了胆管
一开始,冯老伯出现了毫无征兆的腹痛,他以为只是吃错了东西,并没有太在意。但半天过后,疼痛持续加重,变成钻心样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还出现畏寒、发热,浑身无力的症状,更让人担忧的是,他的尿色也变得如同浓茶一般。
医生询问冯伯的饮食情况,发现冯伯有鱼生食用史,初步怀疑冯老伯可能是因为进食鱼生感染了肝吸虫。肝吸虫可能堵住胆管引起胆道梗阻并发胆管炎。
视频来源就诊医院:引流袋可见大量肝吸虫
02
肝吸虫:
美食背后的隐形杀手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系统所引起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人们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感染肝吸虫后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病情往往已经较为严重,可出现如冯伯一样的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后期更有可能诱发胆管癌和肝癌。
一旦确诊为肝吸虫感染,应及时进行治疗。目前,吡喹酮是治疗肝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如果患者出现了虫体堵塞了胆管,引起胆道梗阻、胆源性胰腺炎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03
食用鱼生后,
切勿自行服用药物“杀虫”!
医生指出,鱼生可能携带肝吸虫、异尖线虫等寄生虫,盲目服用驱虫药(如阿苯达唑、吡喹酮)不仅无法精准杀虫,还可能引发药物副作用,如肝损伤或胃肠道不适。不同寄生虫需特定药物治疗,自行用药易导致剂量错误或掩盖感染症状,延误正规诊疗。若食用后出现腹痛、腹泻或发热,应及时就医检查,而非依赖所谓的“预防性服药”。
此外,蘸醋、芥末或白酒均无法有效杀灭寄生虫。常吃鱼生者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进行寄生虫感染筛查。安全饮食+医学诊断才是健康保障,切勿冒险自行用药!
避免“虫从口入”,应该记住以下几点:
1.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淡水虾:食用生鱼片、鱼生粥感染肝吸虫风险较高,淡水鱼虾需100℃以上高温加热,彻底灭活囊蚴后食用。
2. 生熟分开:切生鱼的刀具和案板要与处理熟食的严格分开使用,防止生鱼上肝吸虫的囊蚴污染熟食,引起交叉污染。
3. 高危人群半年查:常吃鱼生、生腌及沙拉的人,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粪便虫卵。
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