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全椒县大别山余脉
80多岁的李庭章见到陌生人总会问:
是来找“刘排副”的吗?
70多年前
受伤的“刘排副”到李庭章家养伤
一周后,“刘排副”牺牲了
从那时起,李庭章一直等待着
“刘排副”家人寻来
李庭章老人回忆
“刘排副说他是新四军,参加过抗日战争”
70多年前,“刘排副”的腹腔被子弹击中
四名战士用担架抬着他冲进李庭章的家
当时,李庭章只有7岁
他仍记得自己垫脚望见战士苍白的脸
“刘排副”养伤期间
几位战士为村民挑水又扫院
还陪小小的李庭章玩
然而“刘排副”的伤势较重
他曾告诉李庭章
假如他去世,等战争胜利后
一定要告诉他的家里人自己埋在哪
一周后,“刘排副”牺牲了
年仅27岁
村民们用自家的门板做成棺椁
把“刘排副”安葬在山间
每年都来祭扫,代代相传
每年清明,李庭章都会到
“刘排副”的墓前添一抔土
从7岁到82岁
李庭章一直都在等待着
“刘排副”的家人寻上门来
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
决定把“刘排副”的墓迁移到烈士陵园
工作人员敲开李庭章家的门时
这位老人以为是烈士的家人来寻亲
说,“你们怎么到现在才来”
后来,全椒县联合复旦大学
从烈士遗骸中提取DNA
在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发现
“刘排副”的头骨、身体都非常完整
但寻亲工作需要时间
82岁的李庭章担心
自己等不到烈士亲人来的那天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央视新闻用AI技术还原了“刘排副”的样貌
看到AI技术复原的“刘排副”
李庭章红了眼眶
并向“刘排副”磕了一个头
他哽咽着说:
“老刘啊,我认得你,你回家吧”
李庭章还走到屏幕前
摸了摸烈士的脸
抗日战争期间
在安徽省伤亡的新四军有6万多人
其中400多名新四军在全椒县长眠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张鹏军。
英烈埋骨青山,几十年后,在安徽全椒县大别山余脉,很多村民几十年如一日为革命烈士守墓。当我走进村庄,一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不断向我诉说过往:“新四军当年在我们家养伤。”“老一辈把战士埋在山里,我们从小就去祭扫。”“当时是用这种门板给他做的棺椁。”
当我上山找寻大家口中的烈士墓时,发现一些地方已经动过土了。这是因为,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正联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团队,迁移保护零散烈士墓。他们还从烈士遗骸中提取DNA,为英雄寻亲。
当一座座烈士墓被打开,留在遗骸上的战斗痕迹让人心疼。有些是腿骨高位截断,有些关节磨损病变……他们的遗物都简单而相似:军大衣的扣子、军用水壶,还有一颗颗从正面嵌入骨头的子弹!
一位名叫李庭章的老人见到村里来了陌生人,就上前问我们:“你们是来找刘排副的吗?”“刘排副是新四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老人眼泪汪汪地回忆说。
在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迁移保护“刘排副”墓时,我们看到了两个锈迹斑斑的门环,这印证了老人的说法:村民们是用自家门板当棺椁安葬了“刘排副”,而这也是“刘排副”唯一的遗物。
后来,我们再去看望老人的时候,发现他吃饭已经很少了,走路也摇摇晃晃。他总是焦急地问我们:“刘排副的家人找到了吗?”我们告诉他,虽然遗骸中的DNA提取到了,但年代久远并不完全准确,还需要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提供更多线索来进行复杂的亲缘关系双向比对。老人说:“我怕是等不到送他回家那一天了,我要是还能和他说说话就好了。”
正是为了这句话,我们联合复旦大学和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过扫描“刘排副”颅骨、查证衣物特征,用AI技术做出了“刘排副”的数字人。那天傍晚,老人通过投影与“刘排副”重逢了!
我后来知道,李庭章老人的父亲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在李庭章小时候,父亲就牺牲了。他这一跪,跪的是自己的生父和护过他周全的所有英雄。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守墓人和英烈这场跨越时空的“重逢”让我感动,因为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英雄,迁移保护零散烈士墓的行动正让埋骨千山的英烈归来!千千万万老百姓,代代相传守护着烈士,黄土下锈蚀的遗物是军民鱼水情最好的见证!
为“刘排副”寻亲的故事还在继续,如果您有任何相关线索或是愿意提供帮助,请与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王乃云联系。
邮箱:qjtyjrswj@163.com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闫博
制片人|张鹏军 杨秀红
技术负责|吴浩 王子川
摄像|陈雷 梁德涛 汤昌旭
编辑|尹金屏 李华 孙佳 张雪莹 王帅天
微信编辑|林湘瑜
统筹丨周龙艳 毕亮 吴俊
制片丨王萧宇 金伊洁 遇剑 刘霄 雷津铭
鸣谢丨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滁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作者: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