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清正廉洁的气节阵地
■林旭泽 陈永林
走进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杨业功纪念馆,那座等比例复原的杨业功旧居让人思绪万千,里面的物件更是令人感动落泪:门楣上是杨业功手书的“携礼莫入”四个大字,一件腈纶衣穿了18年,一只搪瓷碗用了30多年,睡的床是用4个箱子拼成的……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杨业功常称自己为“清贫的富翁”,曾仿照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填写了一首《公仆铭》,并写成牌匾挂在家中。熟悉他的人都说,这正是他的自画像。他一生坚守两个阵地:一个是为国仗剑的导弹阵地,殚精竭虑、忘我工作,被中央军委追授“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一个是清正廉洁的气节阵地,经手上亿元经费分文不贪,被官兵称赞为“军中焦裕禄”。
一名记者多次到杨业功的家中采访后,如此感慨:将军家里的一切,除了唯一丰厚壮观的四个大书柜外,所有的陈设,都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这一切又都是真实的,真实得让人能摸着它十指滚烫,看一眼心尖儿发颤。
杨业功喜欢书法,平时常用旧报纸练字,有个部下知道后就买了一些宣纸送来。他不但退回,还生气地说:“练字本来是练心境好,我用了你的宣纸,就找不到那种心境了。”那名部下走后,妻子杨玉珍说:“这点小事还这么认真,你就不怕将来退休后连个人缘都没有。”他一脸严肃地说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别人给你送东西,那是在试探你为官做人的底线,我决不能在一张宣纸上失守!”
杨业功曾两次“约法三章”。一次是他走上领导岗位后,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许干预他的工作、不许享受任何特权、不许收受任何钱财和好处。另一次是病重入院,动手术前,他再一次“约法三章”:不管手术能否成功,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找医院的麻烦;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来看望;家属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礼品和现金。
“有能力不用送,没能力送也没用。”杨业功的一个老乡在副团职岗位上干了四年,想提拔一下,便拿了一个“信封”来到杨业功家里,结果不但被拒收,还受到一番训斥。“你这么做,别人会不会反感,万一哪件事没做好,岂不让人笑话。”妻子担心他这么不近人情,会使人难堪、得罪人。他却有自己的信条:“亲情、友情失去了可以找回,但气节失去了无法找回。”
杨业功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时,组委会给的颁奖词是:“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这把“尺子”,就是军人的职责使命、党员的党性原则、干部的人品官德,他一丝一毫没有偏移失守。
2004年7月,连日昏迷的杨业功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他呓语不断。妻子以为他要交代后事,便侧耳倾听,听到的却是“一二一”“出发”……
从军41载,杨业功用生命践行了入党时写下的誓言——“我保证,任何时候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勤勤恳恳,老老实实,艰苦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
有一首歌这样赞颂杨业功:“你用豪迈把和平写在天空,你用爱恋把山河护在胸中,你用平凡把崇高变得生动,你用生命把忠诚写得鲜红。”杨业功一生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赤胆忠心、不辱使命,严以自律、不谋私利,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起一面忠诚干净担当的光辉旗帜。
本文刊于7月17日解放军报01版
编辑:李玉洁
主编:赵燕飞
编审:李东航
作者: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