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分钟 | 72岁美国CEO要把工厂搬到中国:中国供应链魅力何在?
中国网  昨天 15:10

  

  一位72岁的美国CEO杰夫·鲍曼正考虑把工厂搬到中国去。

  

  纽约时报相关报道

  鲍曼的公司主要生产一种用于服装和户外装备的特殊化合物,其供应链涉及美国和中国两地的生产环节。然而,美国政府对华加征的高额关税对原本顺畅的供应链造成了直接影响。美国政府摇摆的贸易政策迫使他不得不调整供应链,以规避更多不确定性。

  

  鲍曼公司主营产品(图源:37.5 Technology YouTube账号)

  与美国政府期望的产业回流相反,包括鲍曼在内的不少美企负责人正计划将原本在美国进行的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以获得中国成熟基础设施和庞大市场的支撑。

  这几天海内外展商云集的第三届链博会,同样展现了中国供应链的吸引力。今年的链博会上,有来自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5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

  

  7月17日在数字科技链展区拍摄的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丁洪法 摄

  链博会的国际朋友圈之所以能不断扩大,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稳定、创新和开放共赢。

  近年来,中国不断强化“补链”、“强链”能力,是中国供应链保持“稳定”和“创新”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聚焦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等“卡脖子”技术,补齐关键环节短板,提升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推动机械、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向高端迈进,让“强链”更强。简言之,是以创新维护稳定,以稳定促进创新。

  “开放共赢”更是中国供应链的显著特点。“独木不成林”,各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各异,只有开放协作才能实现共赢。本届链博会上,同属一条“链”的中外参展商们设置了联合展台,直观呈现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重点材料、技术和产品,促进资源互通。新加坡、秘鲁等国家,以及星巴克、沃尔玛、通用技术等外企也借助链博会平台举办专场活动,“找朋友、找伙伴、找应用场景、找解决方案”。

  

  星巴克展区(图源:环球网)

  不论是想将工厂迁至中国的鲍曼,还是链博会上收获满满的展商,企业“用脚投票”的选择最能说明问题。

  稳定、创新、开放共赢的供应链是真正的"通用语言",而这正是中国供应链的魅力所在。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