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陈思麒:中军帐里驭“鲲鹏”
解放军报  昨天 10:00

  

  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陈思麒——

  中军帐里驭“鲲鹏”

  ■张  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鲁泰来  杨  进

  

  陈思麒操纵战机。邓亮 摄

  天空之上,“鲲鹏”振翅远航;千里之外,指挥中心运筹帷幄……盛夏时节,空军航空兵某部一场实兵联合训练火热展开。指挥大厅内,指令声此起彼伏。该部飞行员、参谋陈思麒带领团队系统筹划,进一步压减空运计划时间和架次,着力提升空中运输质效。

  从万米高空的驾驶舱,到全盘运筹的指挥中心……这名“90后”飞行员不断向新领域新战位发起冲锋。

  陈思麒的父亲曾是一名飞行员。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梦想自己也能驾驶战机翱翔蓝天。那一年,他以优异成绩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选择未来所飞机型时,父亲告诉他:“战略投送能力是我国空军转型发展急需。如果都不当运输机飞行员,谁来补这个短板?”

  “要保持‘内心的沸腾’,去部队发展急需的岗位!”陈思麒第一次意识到,个人梦想和部队发展联系如此紧密。他义无反顾奔赴运输机部队,并自觉刻苦训练。

  2016年,运-20列装部队。陈思麒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所在部队首批改装运-20的最年轻飞行员。

  “第一次坐进运-20驾驶舱,看到屏显和操作按钮上都是中文,别提多自豪了!”陈思麒告诉记者,驾驶运-20俯瞰祖国大好河山时,光荣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运-20列装,带动我军战略投送能力显著跃升。这些年,陈思麒驾驶“鲲鹏”飞过大江南北、飞越远海大洋,航迹遍布亚非欧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愈发认识到,大型战略运输机蕴含广阔发展前景。

  “必须进一步释放装备的战略能力。”完成改装、成为机长后,陈思麒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装备性能的提升需要伴随思维理念的变革,换装的同时要“换脑”。

  一次训练,飞行教员的课目演示让陈思麒陷入思考:“许多动作要凭‘感觉’作判断,但‘感觉’究竟可不可靠?”为此,他自主设计计算模型,将各环节标准进行量化,不仅为飞行教员提供参考依据,成果还得到上级推广。

  那年,空军将战略投送相关课目作为某演练重点内容,陈思麒以运输机飞行员身份参加前期筹划工作。阶段任务完成后,他主动找到上级指挥员,提出新的投送构想。随后,指挥机构决定组建运投小组,由陈思麒担任组长。

  有了实践“土壤”,陈思麒的构想得以落地生根。后来的一次任务中,他带领运投小组从规范运输需求提报做起,逐步实现需求提报标准化、任务规划流程化,同时梳理出从战役指挥直达机组的实时指控网络。凭借优异表现,他们被空军授予“首创奖”。

  近年来,随着实战化训练持续深入,陈思麒认识愈发深刻:在联合作战大棋局中,大家都不是局外人。

  一次演训中,陈思麒被选入作战计划小组。接连几天,战局一直处于被动。阶段性复盘时,陈思麒结合联合指挥需求,提出建立空中机动任务规划系统的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很快,一套凝聚官兵智慧的指挥控制系统诞生。

  “中军帐里驭‘鲲鹏’,必须敢想敢干、放手拼搏,才能让空中投送能力不断提升。”前段时间,陈思麒发现,联合战场上还有许多节点需要打通。为此,他积极协调空勤、战勤、后勤等部门,以及不同军种、不同岗位官兵,共同研究联合空中作战计划标准化操作程序升级版本,推动联合作战能力加速提升。陈思麒说,打赢,是大家的共同目标;联合,是制胜未来战场的关键!

  记者手记

  始终保持“内心的沸腾”

  从一线飞行员到指挥筹划者,从驾驶战机远航到指挥机群机动……陈思麒紧跟人民空军战略转型步伐,始终保持“内心的沸腾”,驭“鲲鹏”、练指挥、研联合,不断升级能力、开拓创新,勇当改革转型先锋。

  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建设的攻坚期,容不得“观望”“歇脚”。每名官兵都应做搏击者、奋进者,把个人目标融入强军事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激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闯劲,向转型建设难点堵点持续发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坚决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

  

  本文刊于7月24日解放军报01、03版

  编辑:李玉洁

  主编:赵燕飞

  编审:郑文达

作者:解放军报

相关推荐

金价,跌了

2025-07-25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