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的第四届ESG生态共建主题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以“ESG生态全景扫描”为主题,邀请评级机构、金融机构、研究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代表参与,围绕ESG发展焦点议题及趋势展开探讨,为中国ESG生态建设提供指引。
本次活动是南方周末“2025社会责任月”的首场活动。南方周末报社党委副书记、主编,南方周末研究院副院长肖华在致辞中表示,南方周末一方面致力于搭建ESG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集中发布的开放平台,促进ESG生态圈走向多元、共赢、可持续;另一方面,希望携手ESG生态伙伴,持续推介不同机构的年度ESG研究成果、创新实践、平台活动,催化ESG生态各个环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肖华代表主办方致辞。
1 聚焦ESG生态建设进行时
近年来,中国ESG发展呈现从“理念倡议”向“落地行动”加速转变的态势,国际准则与本土语境如何衔接落地,信息披露如何更有效,监管层、企业、行业组织等各方如何协调共进,都将对中国ESG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活动上,多位业界代表轮番开讲,分享对当下我国ESG生态的独家观察。
其中,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ESG专业委员会主任林彬对当前中国ESG生态的亮点进行分析,同时指出我国ESG生态仍面临制度体系协同性不足、数据获取与质量困境、企业认知与能力鸿沟、ESG评级问题凸显等痛点。展望未来,他则认为中国ESG生态将呈现四大演进态势: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提升,ESG投资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企业ESG实践创新能力加强,ESG评级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林彬以《中国ESG生态建设现状与趋势》为题进行分享。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会上发布《中国ESG生态观察报告》,其中包含与多家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ESG生态图”,对扫描到的ESG行业的参与者进行归类和分析。
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员康华在解读报告时提到,政策执行落差、市场知行鸿沟、行业基建不全、企业实践失衡、社会参与不足等是中国ESG生态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同时,从政策端、市场端到实践端均出现一批新案例,所蕴含的创新性、共建性值得关注。
康华在活动现场发布《中国ESG生态观察报告》。
而作为衡量企业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的环境信息披露评级越来越受到ESG行业重视。活动现场,CDP中国区市场总监李蜚分析了2024年全球企业CDP气候披露情况,并结合相关数据指出,全球仅35%的企业正在按计划实现其自身减排目标,各地区间的减排目标雄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他建议企业应聚焦供应链背后的风险与机遇。
李蜚以《2024年全球企业CDP气候披露分析》为题进行分享。
2 研究成果集中发布
基于本届ESG生态共建主题活动,南方周末致力于搭建ESG研究成果集中发布的平台,汇聚领域内相关方智慧,为业界同仁提供有建设性的实践指引。
“ESG不应是一个孤勇者的独白,更应是整个生态圈的合唱。”北京工商大学经管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毅在现场分享了对于ESG生态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他认为应理解ESG的视角转换,从工商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转变为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社会治理中的企业力量”,并强调推进ESG行动过程中采取的评价标准和主体行动,应与我国的体制特点保持契合,才能形成生机勃勃的ESG生态圈。
郭毅以《精业、融合、共创:ESG生态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为题进行分享。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祝慧萍现场分享电力工程项目ESG体系建设的理念与落地,并重点介绍《电力工程项目ESG自评价报告编制指南》。她表示,该指南旨在为行业ESG发展提供“标尺”“行动手册”和国际合作的“桥梁”,具有明晰诠释指标操作要点、全生命周期穿透管理、采用动态量化评价算法、差异化场景应用设计等特点。
祝慧萍介绍《电力工程项目ESG自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正式施行已满一年,上市公司响应表现如何?妙盈科技ESG及气候服务执行总监黄乔龙分享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全景透视》。他表示,在监管驱动下,2024年A股全市场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成效显著。然而,可持续量化数据的精准性与完整性尚待加强,且中小企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黄乔龙以《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全景透视》为题进行分享。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明发布《企业碳中和发展报告(2020-2024)》。他指出,基于企业碳中和管理CROCS模型可发现,近年来企业碳中和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企业之间差异显著,提升空间较大;企业碳中和各维度的重视度与参与度不平衡。
贾明发布《企业碳中和发展报告(2020-2024)》。
兴业证券绿色金融部总监谢璇则以《金融向善:证券公司如何成为ESG生态的价值引擎》为主题进行分享。她全面介绍了公司绿色金融与 ESG的实践情况,并基于证券公司作为ESG 生态价值引擎的角色定位,深入诠释了行业在驱动 ESG生态共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谢璇分享金融行业的ESG实践与心得。
3 立足一线洞见新趋势
此外,在当天活动现场,来自产学研用各界的一线代表还从各自实践视角出发,相继发布多个ESG创新项目与趋势洞察。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以《ESG体系本土化创新趋势》为题进行分享。他分析了ESG主流化政策推进的进程,并从性别平等、自然资本与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企业供应链ESG管理、可持续园区建设等方面切入,对ESG中国特色化市场趋势进行解读。
施懿宸对《ESG体系本土化创新趋势》进行解读。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杰分享园区ESG数字化平台、ESG金融的创新与应用实践。据介绍,该平台旨在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园区和企业提供ESG数据展示、企业诊断、供需对接、可持续金融服务等延伸应用,链接园区ESG发展需求方与服务方。
李文杰分享《园区ESG数字化平台和ESG金融:创新与应用实践》。
上海律师协会ESG专委会主任万美分享《法律人才ESG专业能力培养行动与计划》。她表示,针对法律人才在ESG领域面临的知识壁垒、体系断层、实践短板等挑战,上海律协构建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推动ESG通识普及、专项能力提升及生态共建。
万美分享《法律人才ESG专业能力培养行动与计划》。
脉动可持续发展品牌项目负责人分享脉动“塑料回去 自然回来”环保计划。他介绍,该计划基于脉动100%全瓶可回收的产品特点,以大自然户外徒步者作为ESG平台核心细分人群,在深圳打造全国首个“低碳徒步+智能回收”城市解决方案,带动消费者共建“无塑之路”。
活动现场,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员胡启元对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企出海与ESG”项目进行推介。她表示基于前期调研可发现,随着国内外监管力度的加强,ESG 正在成为中小企业出海的“生存必修课”。因此,针对小微企业的轻量化工具、区域化的合规解决方案等服务缺口,亟待行业共同填补。此外,她还预告了项目后续安排,涵盖系列传播、案例集或报告、主题沙龙、走进企业等内容。
胡启元对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企出海与ESG”项目进行推介。
为激励行动、促进合作,为ESG生态各板块发展提供参考,第四届ESG生态共建主题活动发布了2025“年度责任标杆”名单,致力推动中国企业ESG的研究、实践、创新、融合。
(专题)
作者: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