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前教育要来了,科学核算办园成本是关键
澎湃新闻  9小时前

  澎湃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7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明确,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

  会议提出,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

  这是对此前国家提出的“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科学核算办园成本是关键。办园成本核算关系到需要各级政府增加的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学前教育普惠率,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必须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而究竟需要增加多少财政投入,这就需要清晰核算幼儿园办学成本。

  免费教育是好事,但会不会导致学前教育质量下降,这是不少幼儿家长关注的问题。如果推进免费学前教育,但财政拨款没有补上免收保教费的经费缺口,或者因为免费,而挤占、减少对师资、课程(活动)建设等的投入,就可能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

  推进免费学前教育,应确保办园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这次国常会提出,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

  根据适龄学生变化,我国2025年的在园幼儿数约为3000万,比2024年在园幼儿数3583.99万还会减少500万左右。按大城市幼儿园每个月800元保教费计算,让每个适龄幼儿都享有免费政策,需要各级政府增加投入的财政经费约为2400亿元。考虑到全国地区差异,按每个月500元保教费计算,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需新增投入1500亿元。把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提高到9%,基本可以实现免费学前教育的目标。这需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设立不同的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补助比例,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实施免费教育的经费,可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省级财政统筹加以保障。

  考虑到适龄儿童大幅减少,2025年新入园的适龄幼儿不到1000万,比2020年高峰期少700万;2024年的在园幼儿(3583.99万)比2020年的在园幼儿(4818.26万)已经减少1234万。

  当前,我国各地都基本具备实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条件。要把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作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有力举措。各地要明确推进免费学前教育时间节点。

  推进免费学前教育,还有一个问题是,民办幼儿园,尤其是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是不是也纳入免费政策范畴,按公办园的生均拨款,给予上民办幼儿园的幼儿同样的经费补助?国常会提到“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就是回应这一问题。

  从受教育权保障,以及扩大教育公平出发,即便幼儿上的是营利性幼儿园,也有权享有平等的公共教育资源。为此,做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统筹,可探索学前教育券制度,即按核算的学前教育生均拨款标准,为适龄幼儿发放学前教育券。由适龄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公办园、民办园,学前教育券覆盖公办园所有保教费,全部或部分覆盖民办园保教费,由幼儿园拿着学前教育券兑换财政拨款。这让所有幼儿享有完全一样的学前教育财政拨款,又能促进幼儿园平等竞争,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还需要看到,免费教育不等于义务教育,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不需要修订《义务教育法》,也不会强制适龄幼儿必须接受学前教育。而随着在园幼儿减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及免费学前教育全面推进,我国可以进一步把学前教育,或者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由此强化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投入力度,让每个孩子享有高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

  本期编辑 邢潭

作者: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