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可申领育儿补贴:3周岁前每年3600元
南方周末  昨天 12:40

  

  ▲ 2025年7月30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相关情况。(南方周末记者韩谦 / 摄)

  全文共202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2025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年满3周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此作出了规定,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

  育儿补贴的发放对象也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2025年7月30日下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解释,“这部分婴幼儿按照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也就是说,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都可以领取育儿补贴。”

  王海东介绍,目前国家和各地已经完成了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正在进行全流程测试。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至于申请方式,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同时也保留了线下办理渠道和人工服务,无法通过线上申领的群众,可到婴幼儿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

  1 一孩也纳入补贴范围

  在国家层面发布育儿补贴政策前,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早在2021年7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就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对夫妻双方户籍均在攀枝花且参加当地社会保险,按政策生育第二、第三个孩子并落户攀枝花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至孩子3周岁。

  在山东济南,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除了按月发放育儿补贴,也有地方采取了一次性发放的形式。例如,浙江省温州市,生育一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生育二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育三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在安徽省合肥市,对符合认定资格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子女,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生育第三个子女,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标准各不相同的地方政策,如何与国家政策衔接,地方标准较高的还能不能发放?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回应称,对于之前没有育儿补贴政策,补贴范围较小,或者补贴标准低于国家的,要按国家补贴的范围和基础标准统一实施;地方补贴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按规定做好评估和备案工作后,可以继续执行。

  梳理各地育儿补贴政策,还可以发现,补贴大多只针对二孩、三孩,多数一孩家庭无法享受。而此次国家育儿补贴制度,也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

  王海东解释,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一孩家庭是育儿家庭的主体。中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当中,一半以上都是一孩,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能够全面惠及育儿家庭;第二,生育是一个家庭的大事。生育一孩是家庭生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特别需要支持的关键阶段,给一孩发放育儿补贴,可以改善家庭的生育体验,减轻家庭的养育压力,也有利于家庭的再生育考虑。

  2 2025年初步预算900亿元

  育儿补贴,钱从哪里来?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介绍了补贴的来源: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2025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中还规定了对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此前,国家还出台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扣除标准为每孩每月2000元。

  发布会上,郭阳还介绍了财政部实施的生育支持政策。

  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支持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产后访视、新生儿护理指导,为农村妇女提供增补叶酸、优生检查等服务,2025年安排55.2亿元。通过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资金,支持开展出生缺陷检测、救助和防治宣传等工作,2025年安排3.7亿元。

  通过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支持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免疫规划疫苗,2025年安排52.2亿元。通过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支持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诊断救治能力,加强儿科医生、基层产科医生等紧缺人才培养,2025年安排11.1亿元。支持强化基本医疗保障,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700元。

  2023年以来,财政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中央财政共投入30亿元。

作者: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