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包括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建设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造成闲置浪费的典型问题。通报称,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6.5亿元,目前实际投资5.4亿元,后因资金链断裂部分项目已停工烂尾,成为“半拉子”工程。
当下,各地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力图将其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一业兴、百业旺”,成为文旅产业的现实写照。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脱离实际,盲目上马文旅项目,盲目追求“高大上”,因客源不足,设施闲置;有的地方照搬异地成功模式,忽视本土文化独特性;还有的地方甚至通过举债搞突击建设,后续维护资金匮乏形成烂尾项目,加重地方财政负担。
在全国上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背景下,依然出现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问题,说明“四风”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十分顽固,需要下决心、花大力气整治。
“四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追求政绩,大搞形式主义,专做表面文章,忽视自身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和市场发展规律,盲目“跟风造景”,最终消耗的是百姓的信任,损害的是百姓的利益;有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损公肥私,硬生生将关乎百姓福祉的重大项目,变成了损公肥私的“私利”工程,让权力运行失序,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如何避免“跟风造景”,搞“花架子工程”?应加强顶层规划,建立可行性论证机制,如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评估市场需求、资源匹配度与投资回报率,杜绝拍脑袋决策;还可以引入公众参与式设计,如通过听证会、线上意见征集等方式让居民代表、潜在消费者参与方案优化。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明确禁止超预算比例的形象工程、重复建设项目。此外,对工程实施过程加强管控也很重要,可运用大数据实时追踪工程进度、资金流向与社会反响,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通观古今,得到人们支持和爱戴的为政者,莫不讲究一个“实”字。不搞“政绩花架子”,下好“绣花真功夫”,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一心一意为民谋福祉,才会赢得百姓的口碑,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作者:周佳佳
文字编辑:李彬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
作者: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