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在,百病害”!原来,真正祛湿消肿要喝“它”
央视财经  8小时前

  

  时值中伏,全国多地高温多雨,环境湿度大,人体毛孔舒张更易吸收外界湿气;同时,夏天吹空调、吃寒凉食物等生活习惯会降低脾胃运化能力,导致内湿积聚,容易形成“外湿+内湿”双重影响的状况。

  01

  湿气对人体的影响不能忽视

  中医认为“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重的人容易被多种疾病困扰,高血压、高血脂、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都有可能与湿邪有关,所以尽管湿气对人的影响非常隐蔽而且缓慢,但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平时经常感觉乏力、头晕头沉、胸闷心烦,可就诊检查是否为湿气重导致,并及时调理。

  02

  祛湿的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1、真正有祛湿消肿作用的是赤小豆而不是红豆

  

  说到祛湿,人们常想到用红豆煮水,其实从功能上,祛湿应使用的是赤小豆。

  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

  颜色:赤小豆的颜色偏暗,是暗红或紫红;红豆的颜色更偏红。

  外形:赤小豆是细长形的;红豆的形状更为圆润,呈椭圆形。

  口感:赤小豆质地更坚硬,难以煮烂。红豆口感绵密,适合做甜品。

  功能:赤小豆是药食同源的药材,有祛湿的作用;红豆主要供食用。

  2、喝薏米水祛湿,生熟薏米要用对

  ‌生薏米和炒薏米均能祛湿,但适用体质不同‌。

  

  加工方式:

  生薏米:直接干燥的薏苡仁,未经过炒制。

  炒薏米: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质地更脆,药性由寒转平。

  药性差异:

  生薏米:性微寒,利水渗湿力强,适合湿热体质。

  炒薏米:寒性减弱,健脾作用更突出,适合脾胃虚寒或需长期调理者。

  作用与适应症:

  生薏米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缓解湿热引起的水肿、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

  炒薏米有健脾止泻的作用,常用于改善脾虚腹泻、消化不良等,可减少寒性对胃肠的刺激。

  3、想祛湿,就要多吃辣?

  如果身体表现为寒湿,治疗方法是温化寒湿,以温为主。如果身体表现为湿热,治疗方法是清热燥湿,以清为主。辣椒是辛热之品,能够温阳,适当吃辣还可促进胃肠蠕动、补益脾胃,有辅助化湿的作用,可用于夏季久居空调房、淋雨受凉等导致的寒湿,不适用于湿热的情况。

  4. 锻炼到大汗淋漓,才能够摆脱湿气?

  中医认为,锻炼到大汗淋漓的时候,会耗伤气和津液,从养生角度来说,不建议这样做。日常跑步、泡脚等都应该以微微出汗为宜。

  03

  日常祛湿小方法

  代茶饮:赤小豆薏米水

  薏米和赤小豆用3:1的比例,即三份薏米,一份赤小豆。将薏米和赤小豆放入冷水中泡2小时后,用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30分钟左右即可。需根据体质情况选用生薏米或炒薏米。

  代茶饮:鱼腥草水

  用新鲜的鱼腥草煮水,或者用干鱼腥草浸泡半小时后,煮水代茶饮,有清下焦湿热的作用。

  

  食疗方:冬瓜薏米玉米须汤

  薏米加水煮约20分钟,关火,放入洗净玉米须,扣盖十分钟,再把冬瓜带皮切块放入锅中,开火煮十分钟即可,有清湿热的作用。

  足浴方:艾叶二草汤

  伸筋草、透骨草各40克,艾叶50克,大火熬开后,小火再煮20分钟,晾凉到40℃左右,再用药汁进行足浴。有祛除寒湿、舒筋活络的作用。

  04

  如何预防湿气对人体的伤害?

  夏季久居空调房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护住腰腹部、关节等部位。

  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避免内生寒湿。

  保证睡眠: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肝脏的排毒,导致脾胃虚弱,身体堆积湿气。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在晚上11:00之前进入睡眠状态。

  8月3日,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邀请国医大师、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凃晋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金贵、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周小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主治医师黄淼,讲解传统消暑方式背后的医学内涵及所适合的人群,帮助您健康度过湿热的长夏。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收看《职场健康课》

  8月3日19:00播出节目

  《消暑有良方》

  近期热门视频

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