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就犯困?别大意!可能是这5种疾病的信号→
央视财经  2小时前

  

  一吃饱就频繁犯困或严重困倦

  这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可能与餐后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

  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脏疾病

  这5种疾病有关

  一起来看↓↓↓

  为什么会吃饱就犯困?

  对多数人来说,吃饱犯困是正常生理现象。进食后,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参与消化吸收(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类食物)。身体会自动调节血液循环——约30%的血液从四肢、大脑等外周流向胃肠道,导致脑部供血相对减少。

  而大脑对缺氧和血流变化极为敏感,当血流量下降时,神经细胞代谢减慢,就会产生“困倦感”。这种反应在健康人群中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饭后30分钟~1小时最明显,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饭后频繁、严重犯困

  或与5种疾病有关

  如果饭后犯困频繁(每天多次)、程度重(无法集中注意力),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头晕、乏力、体重异常等,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01

  餐后低血压:

  吃饱后困倦、头晕恶心、心慌等情况,可能是餐后低血压的信号。医学定义,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高压)较餐前下降≥20mmHg,或伴随头晕、晕厥等症状(即使血压降幅未达标准)就叫餐后低血压。

  严重的餐后低血压可能出现餐后跌倒、晕厥、意识丧失的情况。高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病变患者是餐后低血压的高危人群,务必要当心!

  

  02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代谢减慢、能量利用效率降低。患者常表现为乏力、怕冷、反应迟钝,饭后因能量需求增加,困倦感会更明显。

  0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餐后血糖易剧烈波动,出现餐后高血糖。高血糖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脑部供氧减少;而血糖骤降(胰岛素过量)又会引发心慌、手抖、困倦等低血糖反应。两者均可能表现为饭后犯困。

  专家提醒,尤其是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这些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反复低血糖 ,反复在餐前或餐后出现心慌、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这些人往往属于糖尿病前期。

  

  0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夜间睡眠时反复缺氧(打鼾、呼吸暂停)会导致白天“代偿性困倦”。这类患者即使睡眠时间充足,仍会因脑部长期缺氧,在饭后身体需氧量增加时出现严重困倦。

  05

  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向全身,导致外周器官(包括脑部)缺血。饭后胃肠道需大量血液参与消化,心脏“力不从心”,脑部供血进一步减少,表现为“昏沉欲睡”,甚至伴随乏力、气短。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本就不足。饭后心肌耗氧量增加(消化需能量),可能诱发心肌缺血,表现为胸痛、胸闷或“说不出的闷堵感”。这种不适可能被误认为“犯困”,实则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心动过缓)会导致心脏泵血节律紊乱,脑部供血时断时续。饭后血液需求增加时,这种紊乱可能加剧,引发头晕、乏力,甚至短暂意识模糊。

  

  总是犯困试试这3招

  餐后犯困、头晕不适?排除以上病理原因,这可能是“晕饭”现象!别硬撑,先立即坐下或躺平,抬高双腿超过心脏,也可以喝些水。预防这种情况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将精致碳水换成全麦面包、牛奶、鸡蛋等,也要注意吃得慢一些。

  

  还可以试试按摩“提神穴”,也就是风池穴!用拇指轻轻揉按、力度均匀,柔和推揉2~3分钟,能缓解疲劳、提升精力,还能帮助缓解视疲劳。快试试,让自己每天都精神饱满。

  

  如果还是感觉困,专家还分享了一套提神醒脑操。

  动作一:干梳头;

  动作二:指腹叩击头部。

  每个动作一分钟,经常做一做帮你赶走夏季困倦!

  

  近期热门视频

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