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激活消费新动能?市长与委员们面对面共商良策
人民政协报  3小时前

  核心阅读

  为持续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激活消费新动能,沈阳市政协委员们建议健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数字技术突破为核心,升级基础设施、创意产品研发和智慧服务终端;针对文体旅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和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引育。

  一场演唱会,吸引4万多名歌迷从各地飞奔而来;一场美食嘉年华,3天就有51.4万人次参与体验;一期旗袍文化季,引发大批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关注……这正是辽宁沈阳2025年夏日文旅的火爆景象。

  怎样才能持续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激活消费新动能?近日,沈阳市政协召开了一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与委员们面对面共商良策。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政协调研组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市政协副主席于振明介绍说,今年以来,市政协组成综合调研组和5个专题调研组,在本地开展视察走访15次,座谈研讨8次;对外地调研则采取考察学习、函调交流等形式,还与来沈阳考察的其他地方政协加强交流,探讨提振文体旅消费动能的经验和做法。

  如何破题?调研组提出,以规划布局为先导,提升消费支撑能力;以产业升级为拉动,引领消费转型升级;以特色资源为纽带,促进消费拓展延伸;以品牌提升为牵引,打造消费品质高地;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激活消费潜能。

  文体旅融合发展呼唤新项目。会上,赵书科委员建议,围绕街区片区、园区设施、新兴业态、产品供给和增强消费布局项目,打造文化空间,提质升级文化产业园区,科学合理规划网络文化产业布局,构建全要素消费产业链,提升经济贡献率。

  赵书科话音刚落,王明鑫委员就接过话茬。“文体旅融合发展需要新机制。建议健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由多部门协同制定专项扶持政策。”

  在王睿委员看来,品牌对于消费影响巨大。她建议叫响“城市IP”,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塑造品牌矩阵和连续消费空间;以“科技赋能”提升品牌吸引力,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扩大“英雄城市”品牌知名度,以“工业秀带”提升工业文化品牌辐射力,构建“智造消费”创新生态品牌,强化激活消费增长。

  “新场景不可或缺。”李岩委员建议,实施文化IP活化工程,促进体育IP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工业遗产体验场景;升级消费场景,建设夜经济集聚区,打造文体旅休闲圈,提升服务;设立融合发展基金,创新品牌营销。

  “创意赋能尤为重要。”赵凯委员提出,以数字技术突破为核心,升级基础设施、创意产品研发和智慧服务终端;以产业协同融合为抓手,打造消费矩阵和优化服务机制。

  多位委员还提出,针对文体旅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和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引育;协同高校设立相应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从业保障机制,形成“引人—育才—用才”全链条保障体系。

  听了委员们的发言,吕志成说,此次专题调研角度精准、广泛深入、建议务实管用,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研究,抓紧分解转化。

  市政协主席于学利表示,市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聚焦文体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找准履职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为推动沈阳文体旅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强市、体育强市、旅游强市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王金晶

  文字编辑: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作者: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