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13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精细培植。”
唯有不断创新金融服务能力,多元赋能“三农”工作,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汩汩不断、日涌日新的金融动力。
2025年5月,重庆奉节的脐橙园里,阳光落满春梢,果农看见手机里的新闻:华夏银行重庆分行为全国首笔“奉节脐橙地理标志出海挂钩贷”发放500万元。阳光也照得他脸上的笑容分外明媚,“奉节脐橙在金融的支持下走出国门,也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一颗小小的脐橙背后,是银行将地理标志“无形资产”转化为乡村振兴“真金白银”的创新尝试。近年来,华夏银行在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上不断探索创新,从政策研究到产品落地,从信贷支持到数字化赋能,将乡村振兴摆上战略高地,用金融手段为千千万万个乡村注入发展动能。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七方面19条举措,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覆盖了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持续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果、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同时明确了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措施。
制度创新如同根系,向乡土深处延展。
作为金融服务“三农”大局中的一员,华夏银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当金融活水,带着现代金融的智慧与温度,精准地浇灌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沃土,华夏银行续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答卷,便徐徐展开。
1 顶层设计与“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精细培植。”
作为中国第一家由工业企业兴办,自带产业基因的银行,华夏银行深知,只有构建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才能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一线所需。
2025年,华夏银行党委成立涉农及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将“三农”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直接纳入全行战略规划的“头等大事”。专班推进、专项考核、专属资源的“三专”机制应运而生,赋予了乡村振兴工作专属的战略地位和资源保障,确保顶层设计与一线执行深度结合。
华夏银行围绕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谋篇布局,不仅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国家帮扶县贷款FTP优惠,也提高了“三农”及乡村振兴绩效考核权重,通过增设“三农”信贷与投融资政策执行评价指标,优化“定量+定性”考核标准。
从涉农类行业审批指引到现代农业行业研究,从尽职免责到绿色审批通道,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完善,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到华夏银行的每一个涉农业务细节。
华夏银行重庆分行全国首笔“奉节脐橙地理标志出海挂钩贷”推动农作物出口海外市场。
长江畔的重庆奉节,无数果农以种植脐橙为生,2024年“奉节脐橙”入选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后,国际订单量大量增加,喜讯传来的同时,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了解到这一困境,华夏银行重庆分行迅速组建专项团队,深入企业和脐橙种植园调研,创新性地推出全国首笔“奉节脐橙地理标志出海挂钩贷”产品,并通过绿色审批通道,打通了农作物出口海外市场的金融堵点,也疏解了果农和涉农企业心中的担忧。
“三农”专项金融服务,正让农产品品牌踏浪远航。
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末,华夏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突破2090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8%。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金融资源向乡村大地倾斜的真实写照,折射出其在金融服务乡村战略上的坚定与决心。
正是因为华夏银行打破了银行内部条线、板块乃至子公司的壁垒,通过构建跨条线、跨板块、跨子公司的协同体系,深化银企、银政、银担、银保等多方协作,才能将总行资源与支行末梢连接,针对不同区域的“三农”特色,进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以前家里人看病、买药、报销要跑好多趟,现在可以一站式结算,心踏实多了。”北京郊区,一位陪母亲看病的儿子感慨。通过构建“就医-购药”全链路支付闭环,华夏银行将结算效率提升60%以上,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群众就医结算难题。在河南,华夏银行则推出乡村振兴主题卡,覆盖医疗、教育、生活缴费等场景,将便民移动支付落在乡村生活的点滴日常。
从总行的顶层设计到分行的方案落地,再到支行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华夏银行正构建一张覆盖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服务网。
2 从粮食安全到新型农业的创新赋能
“民以食为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
如何用金融工具服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成为华夏银行金融支农的优先课题。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同样作为金融改革“试验田”的华夏银行,也将目光投向了“种业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芯片”领域,在新疆创新投放9000万元“种子专利权质押贷款”,将无形的知识产权变为有形资产;在安徽,量身定制的“种子贷”等专属产品,为种业科研和生产提供资金活水。
华夏银行长沙分行支持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旧貌换新颜。
而在湖南桃源县的高标准农田现场,7月底正值“双抢”尾声,早稻丰收,晚稻新耕,共筑粮食安全之基。昔日低效的零散地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正是得益于华夏银行长沙分行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账户结算、农田改造贷款等“一揽子”支农助农金融服务。
据了解,2025年6月末,华夏银行粮食领域和重要农产品的贷款较年初增长8.76%,农产品加工贷款较年初增长22.81亿元,增速38%。通过搭建“总对总”合作平台,推进与农业农村部重大项目融资平台对接,重点支持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
华夏银行的金融活水,不仅精准滴灌在田间地头,也流淌在广袤海洋。
为助力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华夏金租推出“租赁+保险”方案,累计支持14家渔业企业、147艘远洋捕捞渔船,助力中国稳固“蓝色粮仓”。“租赁+保险”案例获评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亦是对华夏银行持续探索金融服务从理念、模式到产品创新的实践成果的肯定。
华夏金租“租赁+保险”案例获评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
唯有不断创新金融服务能力,多元赋能“三农”工作,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汩汩不断、日涌日新的金融动力。
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低小散”的融资痛点,华夏银行意识到运用金融科技使之生态化、场景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通过积极打造“灵龙惠-龙乡贷”数字产品线,定制“光伏贷”“高原菜e贷”“花惠贷”,华夏银行为涉农客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6月末,华夏银行通过创新抵押担保模式、产业链金融等模式为更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方案,信贷余额超过200亿元,较年初增长11%;并帮助近5.5万户农户解决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融资需求。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华夏银行今天的数字金融服务正织起新时代田地上的“阡陌纵横”。在企业大数据风险识别预警系统的开发并持续迭代下,农村金融客户授信全流程节点的风控效率和服务精度得到显著提升,依托供应链应收、存货端重点产品,华夏银行得以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而在粮食大省黑龙江,华夏银行更是创新性地为粮食经纪人打造出“数贷通”产数业务模式,通过线上化、数字化风控手段,解决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中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难、确权难、信用风险高等难题。
在科技金融的精准施策与多元赋能下,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正经历“从靠天吃饭到靠数增收”的深刻变革。
3 乡村全面振兴:从输血到造血
2025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从为乡村“输血”到帮助乡村“造血”,华夏银行的金融服务展现出社会责任的深度与金融向善的厚度。
为了完成有效衔接的最后一棒,华夏银行将目光聚焦在832个脱贫地区和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全面发展需求,一边提供信贷政策倾斜、利率优惠、流程优化等一揽子“定制化”服务,一边扎实推进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公益帮扶、驻村帮扶等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华夏银行对脱贫地区的贷款较年初增长12.19%,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较年初增长39.88%。华夏银行投资“三农”专项金融债金额超40亿元,承销乡村振兴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约4亿元,通过大力发展租赁、信托等撮合业务,为涉农客户提供撮合融资13亿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为乡村发展造血。
在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对口支援的帮扶村里,驻村第一书记不仅协助村里建成了“华夏乡村振兴文旅生态园”,还打造了充满创意的“共享爱心农场样板间”。通过举办“华夏云蒙新王庄西红柿音乐节”“华夏合家欢幸福照”摄影展等主题创意活动,引入农副产品销售直播电商团队,成功推动农业种植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传统采买消费帮扶转向具有“产业+消费”“品牌效益+经济效益”双重属性的新型帮扶模式。
现代金融智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帮扶创新,正让更多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派驻近50名优秀干部员工到对口支援帮扶村,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将金融人的视野和专业担当,真正融入了乡村发展的肌理。
无论是产业帮扶,精准对接北京市重点帮扶县区和对口帮扶地区,抓好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等专项行动,近年来累计帮扶超过200亿元,吸收当地就业人口超过5万人;还是消费帮扶,搭建直达困难地区的“购销桥梁”,累计采购农副产品超过5000万元,助力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抑或公益帮扶,积极开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帮扶,累计捐赠超过5500万元……这些具体而微的实践,共同构筑了华夏银行以“首善标准”深度融入乡村全面振兴的真实图景。
在浙江丽水,华夏银行通过“银团贷款”形式提供8亿元授信,直接支持了1.8万易地搬迁居民的新生活,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山西长治,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则以金融活水浇灌辣椒产业,让辣椒种植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红火事业”。
华夏银行太原分行促进帮扶地区辣椒产业兴旺。
在北京市管企业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华夏银行连续5年获评最高档“好”。多项“三农”金融服务及支援帮扶案例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收录为典型案例。这不仅是对其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征途的鞭策。
当金融的温度与乡村的厚度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村的振兴,也是文明的延续。从高位布局到创新实践,再到成效显现,华夏银行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征途中,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金融答卷。
未来,当一笔笔贷款、投放、帮扶化作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大地与海洋的勃勃生机,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专题)
作者: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