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
为了减肥
他们很少、几乎不吃主食?
认为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肥胖
但其实
为了减肥完全不吃“碳水”或者少吃“碳水”
反而可能会影响寿命!
主食吃不够伤全身
易患糖尿病
2024年6月,一项对近4万名成年人为期14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碳水摄入量不足38%)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饮食更均衡(碳水摄入量大于55%)的人群高出20%。
低碳水饮食与生酮饮食类似,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来促进脂肪分解、生成酮体,再通过大量饮水排出体外,这原本是为了治疗癫痫而发明,虽能在短期内快速降低体重,但从长期来看不仅可能出现反弹,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甚至危害心脑血管,不建议普通人盲目采用。
伤心
2023年3月,加拿大圣保罗医院、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生酮饮食会引起“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增加2倍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心血管事件、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与常规饮食参与者相比,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倍,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等。
增加死亡风险
2018年,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综合研究显示: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影响寿命,使寿命缩短。
总的来说,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小于全天摄入总能量的40%或者大于全天摄入总能量70%,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缩短寿命。
伤脑
经常不吃碳水主食,也可能损害大脑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研究人员认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让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
营养不良 情绪低落
长期不摄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机体要维持血糖的稳定,就要通过脂肪或蛋白质来进行转化,这样会给机体带来一定副作用,比如说代谢紊乱。
而实际上,机体中有一部分脑细胞还有红细胞只能通过葡萄糖来供能,这个时候如果血糖不能保持稳定,会造成情绪低落、易怒、烦躁等情况,所以长期不吃主食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饮食调整要控制总量 优化结构
如果想要控制体重或减肥,就得先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在摄入能量小于消耗能量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减重。
推荐吃这些主食
减肥期间最推荐吃的是既能饱腹、GI又不是很高的食物,最适合的就是全谷物和薯类食物。比如鹰嘴豆、红豆、绿豆、燕麦米、荞麦米、青稞米、糙米、黑米、红薯、紫薯、马铃薯、莲藕等食物。
可以在做米饭的时候,将1/3~1/2的大米替换为杂粮或杂豆,也可以将薯类切块后放入,做成杂粮杂豆饭。
吃多少主食合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谷类食物每天要吃到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为50~150克。另外还建议吃50~100克的薯类食物。
小贴士
戒“隐形热量”:
戒掉甜饮料,改喝纯咖啡、茶或苏打水(无添加糖);
减少精制糖(如奶茶、蛋糕),避免“喝凉水都胖”。
保留生活乐趣:
偶尔聚餐、喝少量酒并非禁忌,但需控制频率(如一周1次),避免“报复性进食”。
注意:
减重的本质是“少吃”,但关键是找到能长期坚持的方式。极端节食(如不吃主食)可能导致反弹、脱发等问题,需谨慎。
近期热门视频
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