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养成了开倍速听播客、有声书和其他在线内容的习惯。对年轻人来说,这也许已经成了常态。举个例子,一项针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生的调查表明,89%的学生会把在线讲座的录播视频调成倍速观看。同时,有许多媒体文章描述了倍速浏览的普遍性。
开倍速的好处显而易见:你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消费更多的内容,或者通过反复观看同样的内容来加深理解。
但这样做的坏处其实也不少。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接收到口语信息并形成记忆,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编码信息,存储信息,以及之后的检索信息。
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会被临时存储在一个名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记忆系统里。它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转换、组合,并形成可存入长期记忆的形式。由于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我们短时间内接收到太多信息,可能会超过它的负荷。这会导致认知过载和信息流失。
近期,记忆研究领域的一项荟萃分析调查了24项关于学习讲座视频的研究。这些研究的设计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把参与者分为了两组,其中一组原速(1×)观看讲座视频,另一组开倍速(1.25×,1.5×,2×和2.5×)观看同一个讲座视频。
这项荟萃分析表明,以越高的倍速看视频,测试表现越差。1.5倍速的影响微乎其微,但2倍速及以上的影响显著。
具体来说,如果一批学生的平均分是75%,且通常情况下会上下浮动20%,那么把观看视频的速度提到1.5倍速则会把平均值拉低2%。而2.5倍速则会导致17%的降幅。
近期热门视频
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