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灯号丨毕业那段“风车路”
解放军报  昨天 23:05

  毕业那段“风车路”

  ■李兴友

  不久前,我与军校时的教员通电话,恰逢学校组织即将毕业的学员进行毕业综合演练。兴安县、全州……当教员提起这些熟悉的地名时,我心中关于3年前那个夏天毕业综合演练的记忆被唤醒了。这段记忆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那段“风车路”。

  清晨,微风习习,绿荫葱茏中透着静谧。随着“嘟嘟……”急促哨音响起,我们迅即穿戴装具,全副武装,踏上这次演练的难行路段。这已是演练的后半程,大家都感觉比较疲惫,但队伍依然在有序行进,与周围的绿色融为一体,显露着勃勃生机。

  出发不久,眼前开阔、美丽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蓝天白云下,葱绿色的草地一直延伸至远处,一架架风力发电机的风车散布在山坡、山头。近处,果树林中村舍点缀,炊烟袅袅。田地间百花竞相开放,绿树、白墙、黑瓦,俨然一幅田园风光画。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的风车叶片徐徐转动,就像我们虽然走得不算快,但脚步从未停下。

  “‘敌’无人机飞来!”正当我沉浸在美景中时,特情传来。“隐蔽!”来不及反应,我便被战友拉拽着藏进身旁的灌木丛里。很快,我们的队伍就从“一字长蛇阵”变成一条绿色的“卧龙”。我们在紧张的隐蔽中等待下一步指示。“前方三岔路口有‘敌’巡逻力量”“通过雷区”“抵近侦察”……随后,我们一边处置各种“险情”,一边嘀咕着桂北多变的天气。此时,湛蓝的天空正逐渐变得阴沉。

  大雨忽至。为了背囊不被大雨淋湿,我们掏出雨衣边走边穿。一阵暴风雨过后,战友们的脸上、身上都在滴水,有雨水,也有汗水。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山路上,相互搀扶、互相鼓励,跌跌撞撞前行。行进时,不时传来“宣传鼓动员”加油鼓劲的声音。大家在互动中,又多了几分活力。

  时至黄昏,我们迎来一次大休息。骤雨过后,山林间透着一种清新感。再看风力发电机的风车,宛如卫士般站立在山上,叶片的影子被斜阳拉长铺在草地上。我们知道,从山的那边到山的这边,海拔在上升,我们离终点也越来越近了。

  因地形复杂、演练课目设置等因素,教员要求以排为单位分批出发,独立处置突发情况。标定路线,清点人数,明确分工……短暂地调整后,作为阶段指挥员,我带领队伍向前方发起了冲锋。

  一天的行军,加之山路崎岖难行,大家出发时的激动心情已渐渐被疲惫代替。夜已很深了,刚走出一个林子,又进入一个。前方路更陡峭,杂草更多。行至一处山林时,左边是一条水沟,月亮倒映在水中明晃晃的,右边是深及小腿的草丛,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踩滑掉入水中。为了确保安全,我提醒大家打起精神,并派出尖兵探路。

  一路上,我们蹚过山间溪水,穿过怪石林立的“乱石滩”,正准备攀越接近垂直的“绝望坡”时,大家因过于疲惫,只能先暂时停下了脚步。这时教导员走过来对我们说:“没有比你们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山在脚下,路在远方,你们的目标是山顶,加油啊!相信你们能上去的!”大家没有说话,只是在心里暗暗地想:4年磨炼都过来了,没有理由不走下去,哪怕“绝望坡”再难,我们也要坚持走到终点。

  一路上,我们不时听到教员说,“坚持,前面还有500米”,走了一程又一程,拐了一弯又一弯,也不知走了多少个500米。抬头望,风力发电机的风车依然离我们很远,仍然不见山顶。

  终于,我们到了山顶,有人在大声呼喊,有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内心都无比的高兴。我们卸下背囊,躺在一块巨石上,感受着从山谷间涌来的风,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那香气让人沉醉。极目望去,天光在阴云的缝隙里缓慢渗出,远处的山脊线模糊不清,像是被淡墨晕染的宣纸边缘。漫山遍野的风车在晨光中缓缓转动,巨大叶片划破凝滞的空气,发出低沉的嗡鸣声。那声音深沉、有力,听着让人安心。

  这时,有人提议我们一起唱《特种部队之歌》。于是,山上响起歌声:“势如雷,疾如风,我们是忠诚的特种兵……”我们的歌声响亮,传得很远很远。

  (本文刊于2025年7月9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封图来源:人民网)

作者: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