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组织四所援建学校开展暑期研学活动
解放军报  10小时前

  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组织四所援建学校开展暑期研学活动

  “我们和大海有个约定”

  ■陈  凯  解孝来  陈  昊

  

  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官兵与援建学校学生共同种下石榴树。肖猛 摄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过后,胶东大地暑气暂消,山东青岛迎来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小客人——近日,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组织对口援建的西藏拉萨尼木县麻江乡完全小学、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爱新色里镇中心校、贵州遵义市播州区野彪小学、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留田联小师生代表,与该部官兵子女共同开展第三届“海疆万里行——北海之旅”研学活动。

  4所援建学校的学生,从雪域高原、天山脚下、黔贵大地、沂蒙老区,带来了家乡的水和土。他们与该部军人子女一起,将来自各地的水土一起倒入“同心盆”内。随后,海军官兵和学生们共同种下一棵象征着民族团结的石榴树,并将来自5个不同地方的水土培在小树周围。

  参与活动的该部文职人员王一帆告诉笔者,这是此次活动专门设计的“五方水土汇聚”仪式。“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多个民族。我们希望通过‘五方水土汇聚’,共同培育石榴树,寓意各民族紧密团结,才能培育出甜美的果实。”王一帆说。

  这次活动中,该部将官兵子女与来自各援建学校的学生混合编组,在海军官兵的带领下,走进军营了解武器装备知识,登上海军舰艇聆听远海执勤故事,参观海军博物馆了解海军发展历程,在同行同学中增长见识、收获友谊。

  “这是我们与援建学校学生们的约定。”该部干部范国栋介绍,近年来,该部在全国援建多所“八一爱民学校”“海军爱民学校”。“每一所学校,我们都到实地走访,根据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投入专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帮扶机制、资助贫困学生,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资力量……该部多年不间断的爱心帮扶,为许多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学生筑就了一条走出深山的路,打开了一扇面向大海的窗。

  “浪花白”的援建,也为学生们带去了对海的向往。他们的作文里、信件里,越来越多地表达出想看看大海、想与海军官兵更密切交流的愿望。

  “学生们的心愿,让我们感受到帮扶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铸牢爱国信念。”该部领导介绍,他们与援建学校约定,每年定期组织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让援建学校的学生们能近距离感受军营、了解国防。

  去年,西藏拉萨尼木县麻江乡完全小学学生索朗央宗来到青岛,参加了第二届研学活动。今年,他托同学为海军官兵带来一封信件:“海军叔叔阿姨,我好想你们。去年我见到了大海,登上了军舰,体验了部队生活,我更加崇拜你们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当海军!”

  范国栋说,不少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都将“长大当海军”作为自己的目标:“我们与他们约定,只要好好学习就带他们看大海;他们与我们约定,未来要成为海军,守卫祖国的海疆。”

  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不仅充满了“军味”,也洋溢着温情。休息时间,海军官兵与学生们一起做游戏,训练场上笑声爽朗;食堂里,学生们和官兵一起包饺子,更添家的味道;联欢会上,学生们穿起民族服饰,欢快起舞……

  为了给远道而来的学生们留个纪念,官兵利用休息时间,在海边捡了一些石头,在上面画上海军军旗、海军军舰,送给学生们。

  “他们把这些石头带回学校,更加深了我们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王一帆说,“希望未来有更多学生能来参加这项研学活动。”

  晚上,海军官兵和援建学校师生们在广场上燃起篝火,举办了一场篝火晚会。大家手拉手、肩并肩,围成一圈,跳起舞蹈。

  “我们相互约定,今后要保持联系。”一名来自贵州的学生说,她在研学活动中和一名军娃交上了朋友,“以后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这里,来看她和海军哥哥姐姐们。”

  

  本文刊于8月16日解放军报05版

  编辑:武炎洲

  主编:张艺藐

  编审:李鹏

作者: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