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中,不少基金业绩抢眼,但也有部分基金因建仓节奏偏缓引发市场关注。在最新披露的基金中期报告中,知名基金经理徐彦坦然回应投资者关切。富国基金经理刘莉莉坦诚谈及上半年业绩不佳,但是“既内疚又兴奋”。
基金定期报告一直是基金经理与市场深度沟通的重要窗口。在业内人士看来,唯有基金经理真诚地与投资者交流,才能更好地搭建信任桥梁。
徐彦直面“踏空” 质疑
近期,知名基金经理徐彦管理的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基金因为建仓速度较慢,遭部分投资者质疑“踏空”市场。梳理发现,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基金成立于今年3月11日,截至8月29日,基金最新净值为0.9982元。
在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基金的2025年中期报告中,徐彦直面争议。他表示,上半年在投资上乏善可陈,管理的其它多只基金只取得了小幅正收益,大部分都跑输同行。该基金没有操作的原因是:其它基金自成立以来已有一定浮盈,且净值基本在历史新高附近,该基金则是从零开始。
“坦白说,这里的问题并不只是有没有浮盈作为安全垫,而是我得有多大的突破才能接受一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过往业绩已证明,猜测股价短期走势并非我的优势。”徐彦强调,和过去一样,希望能继续寻找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会按基金合同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仓。
刘莉莉“既内疚又兴奋”
直面短期业绩不佳的还有富国基金刘莉莉。
刘莉莉管理的富国研究精选混合基金上半年亏损1.46%,但从长期业绩来看,截至8月29日,刘莉莉自2019年2月任职以来的年化回报达到15%。
在基金中期报告中,刘莉莉同样坦诚回应:“上半年基金的表现不理想,大部分标的都处于滞涨状态,对热点板块参与较少,使得产品短期表现暂时落后。我们持续对持仓标的进行了跟踪,相关标的竞争力在持续提升, ROE改善的置信度在不断提升。因此,我们既感到内疚,又感到兴奋。”
刘莉莉坦言,内疚的是,上半年让持有人承担了较大的压力,持有人并不能时时了解投资经理在做什么,未来可能需要做更多的沟通汇报和交流。兴奋的是,在不断的跟踪后,对持仓标的未来空间较大这件事,更加有信心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成熟的基金经理都有属于自己的完整投资框架,但市场难以预测,即使是资深基金经理也难免遇到“逆风期”。这也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契合所有市场风格。对于他们来说,在市场风格快速轮动的环境下,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可能要付出短期业绩落后的代价。
基金经理金句频现
除了上述基金经理以外,在基金2025年中期报告中,多位基金经理分享了自己对投资的看法,金句频出。
谈及对投资的理解,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张延闽表示,企业发展是投资的根基,只有能抵御波动且具备持续成长能力的公司才可以长期创造价值。资产管理行业已悄然生变,公募基金未来更强调基准的严肃性和投资的纪律性。
在消费领域深耕已久的银华基金基金经理焦巍则坦言当前面临的困境。他表示,上半年,以白酒为代表的传统消费公司和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新消费公司之间出现了巨大的估值差距。传统消费的格局稳定可以DCF定价(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并将其按一定折现率折算到当前时间点,以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但却面临总量的下滑和结构的改变。新消费处于行业成长期但竞争格局不稳定,同时当前定价大部分面临高估。
“这使得基金管理人面临着老消费不能买,新消费不敢买的困境。对消费投资增加了难度。”焦巍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目前采取了分散投资和波段操作的方式来试图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参与新消费,同时保持对传统消费基本面底部确认的跟踪,等待时机。
此外,谈及对当下市场的看法,焦巍表示,上半年的市场一方面热点不断、精彩纷纭,同时也波动增加,转换频繁。这再一次坚定了对既定策略的决心:那就是自上而下的简单逻辑无法发掘好的公司。拉长来看,优秀公司来自于竞争格局的长期改善和自身竞争力的护城河,不是来自于产业政策和宏观趋势的简单推理。长期来看,良性增长企业比爆发式增长企业更长远更可信。面对各种“技术浪潮”、“宏大叙事”、“专家说辞”、“企业画饼”,采取“知其雄,守其雌”的信息茧房规避策略。
作者:赵明超
作者: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