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更好走向业务实战?深圳市领导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
人民政协报  5小时前

  核心阅读

  为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深圳市政协委员们建议构建“关键环节AI攻坚联合体”;建立“中国AI推理芯片生态联盟”;优化训力券的补贴落地细则。

  深圳作为科创前沿阵地,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企业活跃、算力领先、数据丰富、场景多元、资本雄厚、政策灵活等优势,但也面临产业链协同和场景开放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挑战。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深圳如何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近日,深圳市政协举行“一起来商量”市领导与委员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当天,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大咖畅所欲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创新局、市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现场回应。

  “当前,深圳新能源产业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氢能为核心的万亿级集群。”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认为,深圳应构建AI驱动的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他建议,构建“关键环节AI攻坚联合体”,突破共性技术“卡脖子”难题。设立“深圳前沿AI挑战者计划”,由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深圳特色难题集”,打造顶级资源赋能体系,设定明确里程碑,以实际解决难题的进展作为核心考核指标。打通“实验室AI突破—产线AI验证—市场AI应用”全过程创新全链条,实现新能源产业引领式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如何让AI前沿技术真正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市政协常委陈宁提出,深圳牵头建立一个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中国AI推理芯片生态联盟”。设立专项工作组,统筹技术攻关和产业落地,在重点区域部署基于本土芯片的智算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大模型推理网络,为深圳打造“AI推理第一城”奠定基础。依托产业协会,搭建“边缘AI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从推理芯片、大模型到智能体、IP设计、智能制造、供应链的无缝衔接。“让深圳成为全球AI硬件创新最快、最活跃的孵化场。”陈宁说。

  如何将大模型与各行业的具体场景、具体业务深度融合?市政协委员邓文俊认为,首先要解决算力的供需矛盾,让产业用得上大模型。他希望能优化训力券的补贴落地细则。同时扩大补贴政策覆盖范围,针对企业共建共享的智算中心,尤其是中小企业共用的算力中心,提供并且加大训力券、模型券的补贴支持。同时解决大模型安全防护问题,让企业敢用。

  “深圳有基础、有能力成为全球AI应用创业的沃土。”市政协委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仁辰说,要经营一个顶尖人才的“圈子”,搭好一座产业融合的“桥”,重塑一个服务微型企业的“工具箱”。针对“懂AI的不懂行业,懂行业的不懂AI”的问题,刘仁辰表示,政府必须站出来,扮演“翻译官”和“催化剂”的角色,把深圳强大的制造业优势,变成AI应用最好的“试验田”。

  市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党委书记罗灿表示,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圳亟须率先行动,推动学校“动起来”、老师“用起来”、学生“学起来”,为全国教育数字化改革贡献“深圳方案”。罗灿建议,全市统一建设AI教育智能中枢,打通数据孤岛的同时,推行“教师主导﹢AI辅助”双师课堂。教师从备课执行者转为AI内容审核者,从课堂权威转为学习生态操盘手。学生要转变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AI驱动个性化学习路径,解放统一进度束缚,使学习重心转向思维建构。

  下一步,市政协将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结合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等,用好提案、调研、协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方式,以更多高质量履职成果推动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加速成形成势,助力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白杨

  文字编辑: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周佳佳

  

  

作者: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