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一年多,胖了几十斤:当野生斑海豹意外成为网红
南方周末  5小时前

  

  ▲ 大量游客在海边围观海豹阿侬。(图片截至抖音账号“阿侬海豹”直播画面)

  全文共4276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一年多过去,海豹阿侬的体重长到约百斤,“不仅吃胖了,还掉毛”。

  人越来越多,有时数千名游客会挤到海滩,当地渔民用“疯狂”来形容这一景象。

  肖学文担心,频繁投喂和过度接触正在让这头海豹对人产生依赖,“都不往外跑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陈佳慧

  南方周末实习生 潘奕忻 李佳珩

  责任编辑|何海宁

  “阿侬,乖,来,摸一下,想吃什么鱼?”46岁的渔民谢东雷站在船上,冲着海里的一头海豹招呼。海豹仿佛听得懂,游到船边,把头探上来。谢东雷伸手摸了一把,随即把刚捕上的鲜鱼抛给它。

  这头海豹名叫“阿侬”。2024年5月,它意外出现在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泰山村附近的海域,至今在此停留了约15个月,成了当地渔民熟悉的“邻居”。28岁的渔民黄骁(化名)自称“阿侬”是其起的昵称,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方言里,“侬”是长辈对孩子的称呼,类似“宝贝”,“家里人都这么叫我,所以我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

  过去一年多,它只是附近渔船和村民熟悉的身影。近两个月,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关于它的视频在网络流传,阿侬出圈了,成了网红。游客慕名而来,有人专程驱车几十公里,只为在海边看它一眼。海域上空时常有无人机盘旋,直播它的游动和翻身。

  近年来,类似的“网红动植物”并不鲜见:可可西里的网红狼、重庆的鲤鱼“莽子”、沈阳二环路边的葫芦等。它们因为走红被围观,却往往难以在自然状态下继续生活,最终结局并不理想。阿侬似乎正走在同一条岔路口。随着人流和热度的不断攀升,它的身体已出现异常:眼睛发红、毛发脱落。专家判断,这可能与频繁投喂和人为干扰有关。

  为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文昌市农业农村局启动联合救助行动,将阿侬转运至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进行体检和暂养,并计划在条件成熟时,帮助它重返自然栖息地。

  时隔15个月之后,2025年9月5日晚,阿侬离开了这片人声喧嚣的海域。

  1 长胖了几十斤

  “噜噜噜——”“嘬嘬嘬——”“阿侬!阿侬!”海岸边,游客的呼唤声此起彼伏。阿侬大多懒得理会,真正能吸引它的,是游客手里晃动的一条鲜鱼。

  在黄骁的记忆里,第一次见到阿侬是在2024年5月24日。那时的阿侬只有四五十斤,不像现在通体黑色,那时还能看到它身上有斑点、短毛。一年多过去,它的体重已经长到约百斤,“不仅吃胖了,还掉毛”。

  经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专业机构初步判定,阿侬是一头斑海豹,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的斑海豹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一带,以群居为主。专家推测,如今阿侬皮肤黝黑、体表无毛,很可能是海南天气炎热、紫外线强烈导致。

  斑海豹为何会出现在海南?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田甲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出现在南方海域的斑海豹多为一岁以内的幼崽。“它们可能因为身体状况、导航失灵或其他生理原因,离群后迷路至此。”田甲申判断,从当时的体重来看,阿侬大概率也是未成年个体。

  田甲申介绍,斑海豹一般在四岁左右才算成年,寿命可达二十年,在野外生存十余年不成问题。成年斑海豹体重能长到大约两百斤。两三个月前,田甲申就在社交平台上关注到了这头海豹。

  在黄骁眼里,阿侬的食量并不小。过去一年多,它的体重从四五十斤长到约百斤,和当地渔民的投喂分不开。

  黄骁介绍,平日里,他每天两次出海,每次都会顺手投喂阿侬,早上一顿,晚上再一顿,“你给它多少,它就吃多少”。禁渔期,黄骁就开渔船出海钓鱼,钓到的小鱼也要留一份给它。“阿侬要是吃不饱,我们都着急。”在他眼里,阿侬像是他养的一只宠物。

  和同村的黄骁一样,谢东雷几乎每天都要喂阿侬。在他看来,这头海豹不仅能吃,嘴巴还挑。

  “它很挑食,我们喂的都是新鲜的鱼。”谢东雷观察,阿侬爱吃巴浪鱼,这也是渔民常捕到的鱼种;它不爱吃带鱼,咬到嘴里随即就喷掉。吃惯了渔民刚打回来的鱼,不新鲜的鱼阿侬很少张口。“闻一下,不新鲜它转头就走了。”黄骁说。

  在谢东雷眼里,阿侬不只是嘴刁,还“很有灵性”。泰山村有两个相距三四百米的港口,哪边的渔船先回来,阿侬就先去哪边吃一顿;等另一边的船靠岸,它又去赶第二场。“它会听声音的,船还没到,它已经在港口等着了。”谢东雷说。

  阿侬的“灵性”并非无依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刘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海豹的智力“挺高的,比狗狗略低”。

  谢东雷介绍,泰山村的近海渔船多达两百艘,渔民们已经形成一种默契:一旦回港,就顺手分给阿侬一些鱼。如此一来,阿侬的食量究竟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阿侬爱吃的鱼往往是要卖给鱼贩子的,这是渔民的生计,不过谢东雷并不介意,“卖少一点无所谓,反正我们天天出海,也不缺它这一口”。

  

  海豹阿侬。(受访者供图)

  2 “疯狂”围观

  阿侬最初并不轻易接近人。谢东雷记得,刚出现在泰山村附近的海域时,阿侬只有在渔民投喂时才会靠近,叼住鱼后会迅速游开,警惕性很高。那时,它的牙齿锋利,嘴一张就让谢东雷心惊。现在阿侬温和多了,不再表现出攻击性。一段时间的相处后,阿侬逐渐放下戒心,开始相信这些人不会伤害它,也慢慢习惯了被触碰。

  如今,当谢东雷喊一声“阿侬,来,摸一下”,它会把头探上来,让他抚摸。它甚至会主动调皮地回应,谢东雷说,有一次他在港口下水洗身上的脏污时,阿侬突然从身后拱了一下他的屁股,“吓我一跳,其实它在逗我玩的”。即便是外地游客,有时也能短暂地摸到阿侬。谢东雷形容,阿侬“摸起来软软的,像轮胎的内胎”。

  与渔民渐渐熟悉后,阿侬的生活显得单调且安静。吃饱了,它常常会跳上海面漂浮的泡沫筏,摊开身子晒太阳,直到渔船归来,才“扑通”一声跳进水里迎上来。

  在刘维看来,阿侬似乎已经适应了有人类干预的生活。刘维介绍,斑海豹的日常大多就是吃东西、睡觉,再加上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但因阿侬还未成年,没有交配的需求。

  然而,这份宁静没能持续太久。随着视频在网络流传,越来越多陌生的身影涌向这片海滩,阿侬的日常被打破了。

  41岁的肖姓大学老师在暑假带孩子到文昌小住,那是他们第一次见到阿侬。彼时海边游客不多,大家只是站在岸边看看。肖老师记得,本地小孩胆子大,有的还下海和它一起游泳,它就在小孩身边穿来穿去,有时干脆翻过身来,露出肚皮。

  到了8月下旬,情况明显不同了。赶来围观的人多了起来,动辄上百人,都在找阿侬。有人拿着手机拍照、录像,有人带鱼来喂它、摸它。虽然大多数人没有过激的举动,但肖老师隐隐有些担忧。

  人越来越多,有时数千名游客会挤到海滩,谢东雷用“疯狂”来形容这一景象。有些游客把车临停在路边,那条三米多宽的小路,现在常常被车流堵死,谢东雷经常要帮忙指挥交通。平时骑电瓶车十分钟的路程,有一天他硬是花了半个小时才到家。

  但人多也有好处。游客有时会顺带买些鱼回去吃,这比批发划算,因为零售价一斤能高出一两元钱。也有人想买鱼喂阿侬,谢东雷一般就直接送上两三条。谢东雷希望游客再多一点,这样就能带动村子的经济发展,“但真心希望不要伤害阿侬”。

  

  游客和阿侬亲密接触。(受访者供图)

  3 政府出手了

  在渔民眼里,自己的肩上担负着保护阿侬的责任,但真要说起保护,他们也没什么章法。谢东雷说,大家能做的就是喂鱼,让它不至于饿着,“不过我们也要赚钱养孩子,不可能24小时跟着它,只能尽我所能”。

  “要是有人伤害它、偷它,我知道了肯定报案。”谢东雷说着,语气忽然硬了些。可即便如此,担心还是在。前不久,他们发现阿侬背上多了一条长长的划痕,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留下的,也没人清楚是怎么划的。

  保护阿侬已经不仅是渔民的心思,也成了地方政府的难题。2025年9月1日,文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学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已经很麻烦了,天天有几千号人在那里戏弄它、喂它、摸它,这个是不允许的。”

  为了引导游客“文明观豹”,肖学文介绍,工作人员到现场劝导,还立了告示牌、悬挂横幅、联合巡逻等,提醒游客“不抚摸、不投喂、不打扰”。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人用无人机定位,再拿鱼将它引到岸边,好让游客近距离观看;有人在晚上用手电筒直射它的眼睛,甚至架起灯光对着阿侬直播。“游客要是正常参观,这个没问题,但现在是从早到晚都有人在,我估计这个海豹也受不住。”

  肖学文担心,频繁投喂和过度接触正在让这头海豹对人产生依赖,“现在感觉这只海豹已经对人产生了挺大的依赖,都不往外跑了。”田甲申每年都承担放归海豹的工作,他称,在工作中救助海豹时,通常养一两个月,视海豹身体情况进行放归,被放归的海豹在短时间内会与人保持亲近感,但时间长了,仍会恢复警惕。“但这只海豹确实时间比较长了,已经一年多了。”

  更让肖学文担忧的是,这种野生动物并不适合长期生活在南方高温的环境里。如果再被频繁触摸、投喂,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健康。当时他称,下一步要和省里沟通,想办法将阿侬转移。

  9月初,一则消息让担忧迅速升级。9月4日,文昌公安发布信息:近日,一名24岁的潜水爱好者陈某,在海边偶遇阿侬后,不仅与它近距离接触,还将它拖拽上岸。警方认定,这种行为已经构成对野生动物的不当干扰,极易对阿侬造成应激反应和意外伤害。

  这一行为或加速了转移阿侬的进度。肖学文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9月5日晚,阿侬已被转移。之所以这么快走到这一步,是因为现场不好管理,游客数量过多,且难以听从劝导。眼下,阿侬被安置在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下一步的去向,要在体检结果出来后再决定。

  9月7日,据海南媒体报道,阿侬最新体检结果是:出现腹泻,肝功能与心肌酶指数较高,皮肤有被紫外线灼伤。下一步将调整阿侬的食谱、喂药,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适时进行B超检查。

  按照救助方案,阿侬要经历三个阶段:先是被转运到救助中心暂养,再接受一次全面体检,确定其身体状况和基因信息;最后,等它学会重新捕食、适应低温和潜水之后,就会被送回辽宁省附近的大海里,和它的同类会合。

  对渔民和游客来说,这个决定来得很突然。前一天,它还在海边翻肚皮、追着船尾要鱼。第二天,它就消失在了海面上。

  阿侬被送走后,远在千里之外的肖老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并写道:“得知阿侬被带走的消息,心里默默松了口气,也许这是眼下对它最好的保护方式。那些真正爱着它的人,从不会过度打扰,只会默默备好食物,远远看着它自在游弋,把爱藏在不打扰的克制里。如今它被妥善安置,终于能卸下网红的枷锁,回归平静安稳的生活。这对它而言,才是最实在的温柔。再见了,可爱的阿侬!”

  在肖老师的镜头中,阿侬扑腾着水花,时而把头探出来望着岸上的人,时而纵身一跃,和下水的人玩耍。它昂着头,在海里悠然漂浮。那时,海岸还未被人群挤满。

作者: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