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安部新闻传媒第435次向您问早安
早上好
~各位小伙伴~
在警队里
我们习惯把带教的“老师” 唤作 “师父”
他们不拿粉笔
却用实弹射击的示范教会我们 “精准”
他们不批改作业
却用现场处置的复盘教会我们 “担当”
警营里的传帮带
从来不是纸上谈兵
而是师父把半生经验揉进每一次的实践中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开展95式战术射击训练。
今天是教师节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
藏蓝青春中的师徒故事吧
警营里的“冤家”师徒
“腿这么长,步伐再迈大一点!”
“师父,你真是个大喇叭!”
在湖北黄石公安队伍里
有一对“冤家”师徒
牛燕辉(右)为王宇漳指导擒拿动作。
“身体向前倾,才能跑得快!”
训练场上
牛燕辉常常“嫌弃”徒弟
动作缓、跑得慢
但总是用业余时间给他“开小灶”
“知道了,知道了!”
王宇漳接过水边喝边掏耳朵
“吐槽”着师父的大嗓门
却在下一次训练中更加努力
师徒结对两年
虽然训练中总是“相看两厌”
但默契早已形成
牛燕辉(左)为训练后的王宇漳递水。
在一次抓捕涉诈嫌疑人的行动中
师徒二人上演了一出“好戏”
“你凭什么占我车位啊!”
“这车位写你名字了?”
师徒二人远远发现
嫌疑人杨某走出小区
便开始默契“争吵”
相互推搡地朝杨某的方向移动
杨某果然好奇地凑上来看热闹
二人立即一左一右控住杨某
迅速将他带离现场
牛燕辉、王宇漳抓获嫌疑人。
原来
杨某在街上张贴诈骗广告的行踪
被王宇漳发现
师徒俩密切配合
不到12小时就将其抓获
最终,案件圆满办结
师徒相视一笑
训练场上所有的“嫌弃”
在此刻都化为了默契
从“菜鸟”到“寻物达人”
“师父,我好像迷路了……”
半个月前
见习民警王天昊
第一次踏入新疆乌鲁木齐站
就被川流不息的人群和
南北近乎相同的布局搞得晕头转向
只能无奈又无助地
掏出手机给师父孙斌寿打电话
最终还是孙斌寿循着定位
将他领回了执勤点
“车站是旅客的‘暖心港’
我们得先把这里变成自己的‘熟地盘’”
有着9年执勤经验的
执勤警务三队队长孙斌寿
带着王天昊开启了 “特训”
手绘站内方位图
模拟10余种旅客求助场景
7月26日
一位旅客焦急求助称
装有重要合同的背包遗失
孙斌寿仅凭
“最后接触地点+物品特征”这一线索
10分钟就通过监控追踪
和商户联动帮旅客找回失物
这让王天昊看到了自己和师父的差距
此后,王天昊随身携带笔记本
记录下师父传授的 “寻物三诀窍”
问清细节抓关键
监控追踪找轨迹
联动岗位缩范围
他利用休息时间熟悉每个角落
甚至能准确掌握
不同区域保洁车的停放规律
8月30日
旅客王女士装有2万元现金的背包
不慎遗落在候车区
王天昊凭借扎实的功底
结合监控和保洁工作人员反馈
15分钟便在按摩椅夹缝处找到物品
王女士连连致谢
工作间隙,师徒二人互相打趣。
如今
这位曾经的 “迷路菜鸟”
已成为旅客口中的 “寻物达人”
半个月成功帮旅客找回失物26件
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
王天昊说
师父的倾囊相授
让他在守护旅途平安的路上
快速成长
师父的“独门秘籍”真给力!
北京边检总站民警赵晨阳
第一次跟着师父陈晨上勤
就见识了师父的认真和专业
刚见面
陈晨就掏出一本笔记本递给他
“这是我的‘独门秘籍’,你好好看
下个班考你”
翻开本子,密密麻麻全是知识点
师父陈晨(右)和徒弟赵晨阳学习证件防伪知识。
那段时间
陈晨走到哪儿就把赵晨阳带到哪儿
核对旅客证件时
教他如何快速识别伪假
解答旅客问询时
教他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通关政策
连安抚情绪激动旅客的沟通都详细拆解
在一次查验工作中
师父的“独门秘籍”帮赵晨阳
成功查到了人生中第一本假证件
他向师父报喜
师父淡定地说道
“不错,没白看我的‘秘籍’”
如今的赵晨阳,已经出师
成了能独当一面的业务小组长
还成了陈晨的默契搭档
从前总跟在师父身后的他
现在已经能和师父并肩作战了
他们配合默契一起守护在国门一线
成功查获了多起非法出入境案件
我竟成了师父的“小老师”
在重庆市公安局
北碚区分局复兴派出所
有一对特别的师徒
张泽丰和黄煦凯
别人家师徒是
“徒儿,我教你”
他们却是“相互为师”
民警张泽丰(左)指导徒弟黄煦凯研判当日警情。
一次深夜抓捕
师徒俩连续熬了18个小时
眼看天色渐亮
嫌疑人仍没露面
黄煦凯忍不住提议
“要不明天再来?”
张泽丰揉了揉泛红的双眼
语气坚定
“再守一会儿,平安可等不起”
果然,不到半小时
嫌疑人现身了!
人赃并获的那一刻
黄煦凯忽然明白了
师父口中“责任”的重量
师徒二人认真梳理案卷细节。
有时
师徒两人的身份也会互换
有一次
一位听障又不识字的大爷来求助
张泽丰沟通无果正着急时
黄煦凯主动上前
用流畅的手语解了围
从那以后
黄煦凯多了手语“小老师”的头衔
张泽丰常凑过来虚心学习
一个倾囊相授
一个反哺成长
这场“双向奔赴”
是责任的传承
更是并肩前行的温暖
“警师”与“兵徒”
在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
甘井子分局辛寨子派出所
有对徒弟比师父年长17岁的师徒组合
格外引人注目
师父韩聪,警校毕业,工作8年
徒弟贾忠起
是军旅22年的转业军官
两人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师父韩聪耐心指导徒弟贾忠起整理案件卷宗。
在一次抓捕嫌疑人的行动中
严谨细致的贾忠起
突然按住韩聪的肩膀
“左侧窗户有反光,建议绕后”
果然,嫌疑人同伙就躲在那里
最终
在两人的配合下
成功抓捕嫌疑人
韩聪的勇敢果断
和贾忠起的细心谨慎完美互补
两人在工作和生活中
都成为了好搭档
师父韩聪(左)与徒弟贾忠起研究案件监控录像画面。
到所这两个月里
贾忠起将每一次的学习收获
都写进了自己的工作日记当中
整整30页
字迹工整如列兵
扉页写着
“感谢师父两个月以来的教导
转业不转志,警营再出发”
师徒二人利用业余时间锻炼体能。
师父说的话,我记到现在
陈宁波
是山西省阳城县公安局
演礼派出所里出了名的
“急性子”
刑警队出身的他
为人直爽、做事雷厉风行
有他在
大家总觉得格外安心
徒弟郭沁育刚到所里时
以为办案全靠“冲劲”
直到第一次跟师父出警
陈宁波(右)带徒弟入户走访宣传。
那是一起邻里纠纷
两户人家因楼道堆物
吵得面红耳赤
郭沁育刚想拿法条讲道理
陈宁波却拉着双方
坐在台阶上聊起家长里短
“张阿姨,您家孩子考上大学
我们都替您高兴!”
“老李,你妈妈住院时
大家不都帮过忙?”
三言两语便缓和了气氛
两家主动清理堆物
还互相道歉
回所路上
陈宁波叮嘱徒弟
“基层工作不是‘念条文’
得先走进群众心里
知道他们在意啥、难在哪
公道才能暖到根上”
陈宁波(左)为徒弟整理着装。
端午假期
辖区企业电缆被盗
轮休的陈宁波立刻赶回所里
带徒弟扎进侦查工作
他教徒弟辨认现场足迹差异
还反复说
“证据是案子的‘硬骨头’
一根线头都不能放过”
最终
师徒俩仅用1小时打掉盗窃团伙
为企业挽回6万元损失
结案时
师父看着疲惫的徒弟说
“咱穿警服守的就是老百姓的安心
再累也值了!”
师父与徒弟探讨案情。
如今徒弟虽能独当一面了
但遇棘手事时仍会找陈宁波求助
他教给徒弟的不只是办案技巧
更是坚持“把群众当家人”的初心
也是藏在警服里的传承
致敬,警营里的“引路人”!
还记得初入警营时
是谁带的你吗?
从初出茅庐的生涩
到独当一面的沉稳
师父用经验铺路
徒弟用汗水成长
他们的故事
是忠诚与责任的接力
更是警魂的薪火相传
师恩如灯
照亮从警路上的每一步征程
传承如炬
点燃守护正义的滚烫初心
向警营中的师父们
致敬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你与老师/师父的故事
我们会在评论区
抽取获点赞最高的小伙伴
送出警威威玩偶一个
(截至9月17日)
-END-
策划:王莉莉
素材提供:北京边检总站 大连公安
重庆公安 湖北公安
山西阳城公安 新疆铁路公安
海报:赵梦坤 高帆
编辑:王希 曹喻(实习)
审核:王莉莉 高莹 翟宇星
签发:孙军
投稿邮箱:xmtgzb666@sina.com
微信ID:MPSNewsMedia
作者: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