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几声轰然巨响,永远改变了美国
中国新闻网  2小时前

  24年前的那个夏末清晨,

  几声轰然巨响,

  永远地改变了美国。

  

  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来源:中新视频)

  2001年9月11日,

  恐怖分子劫持美国4架民航客机,

  两架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

  一架撞毁五角大楼一角,

  另一架在乡间田野坠毁,

  烈焰熊熊,浓烟滚滚,

  近3000个鲜活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

  岁月流转,

  那场灾难的轰鸣与伤痛,

  从未真正随时间远去。

  2025年8月,

  纽约市官员又确认了3名遇难者的身份,

  芭芭拉·基廷便是其中之一,

  她的儿子保罗在谈及母亲去世时说道,

  “多年来,‘9·11’事件

  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别无选择。”

  

  资料图:美国FBI公布了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五角大楼后的数小时内,所拍摄的照片。

  除了亲历者承受的伤痛,

  “9·11”留下的,

  还有更广泛的创伤印记。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24年的报道指出,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

  每年9月11日来临之际,

  被诊断出心理健康疾病的人数

  都会有所增加。

  看不见的心理创伤外,

  还有挥之不去的生理伤害。

  BBC援引数据指出,

  与双子塔倒塌产生的灰尘和烟雾

  有关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

  已达到恐袭事件本身死亡人数的两倍,

  且新的健康问题仍在不断出现。

  2024年9月,纽约消防局宣布,

  超过360名消防员、紧急医疗队

  和部门工作人员

  因 “9·11” 相关疾病永远离开。

  

  资料图:美国纽约归零地“9·11”世贸遗址恐袭遇难者姓名石台上的玫瑰花。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那一天带来的改变,

  没有止步于美国。

  “9·11”之后,

  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战争,

  在中东地区撕开巨大的伤口,

  动荡和苦难也随之蔓延。

  在阿富汗、伊拉克、

  叙利亚、利比亚等多国,

  美国发动战争或开展军事行动,

  制造军事冲突与混乱,

  数十万人倒在炮火之下,

  数千万难民流离失所。

  而战争的代价,也反噬着美国自身。

  德国专家格雷纳直言:

  “美国在阿富汗

  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疯狂支出,

  早已对自身造成了大规模损害。”

  美国历史学家韦特海也感慨道,

  “美国本可以将其庞大的人力和资源,

  用于许多其他有价值的项目,

  而非针对‘9·11’事件

  作出如此具有破坏性的反应。”

  

  当地时间2021年8月23日,人群在阿富汗喀布尔哈米德·卡尔扎伊国际机场撤离。

  “9·11”20周年纪念日当天,

  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演说中曾说:

  “20年前,我们以不同的方式、

  在不同的地方,

  但都在同一时刻发现,

  我们的生活将永远改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

  这场“改变”,

  是美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24年过去了,

  大楼倒塌的震撼画面

  或许已被大众淡忘,

  但这场“扎根于美国人灵魂”中的噩梦

  消散了吗?

  

  当地时间2018年9月10日,游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马里布佩珀丁大学参观“国旗飘扬”展览。该展览展出的2997面美国国旗是为了纪念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的受害者。

  眼前的现实,

  早已给出了答案。

  美国那场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

  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

  全球恐怖主义仍在持续蔓延。

  就连美国自身,

  也在诸多社会顽疾的侵蚀下

  愈发撕裂: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

  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频繁的枪支事件,

  击碎了民众的安全感,

  政治极化、种族歧视等多种问题

  缠绕交织,

  就连“9·11”恐袭案的审判,

  也难有实质性进展。

  当“反恐”没能带来和平,

  当逝去者的正义迟迟缺席,

  当社会分裂的鸿沟越拉越大,

  一个沉重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美国人的噩梦,何时才能真正结束?

  编辑:闫嘉欣

  责编:王珊珊

作者: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