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歌丨淡泊名利 清心自守
解放军报  3小时前

  

  淡泊名利 清心自守

  ■于超

  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一辈科学家清心自守、潜心研究,不忘初心、不改本真,为共和国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竺可桢,清廉清贫、公权公用,深受师生爱戴。他在浙江大学时的秘书诸葛麒说,竺校长每次写信,公家的事用公家的信纸信封,私人的事便用私人的信纸信封。竺可桢也说“余从未向学校领私人应用之物品。唯草纸一项,余个人所用者由学校供给,嗣后余亦当停止使用”。

  物理学家施汝为作风正派,行为低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处处以身作则,坚持将每月工资的一半作为党费交给组织;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领导,他从不搞特殊化,到食堂买饭和大家一样排队,上下班从来都是安步当车。

  作为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教育家钱宝琮对个人待遇看得很轻,对学术追求看得很重。调到中国科学院后,组织上为他分配了住房,他却自愿选择住在单位附近的筒子楼里。1963年,中国科学院盖了一栋高研楼,分一套住房给他,却被拒绝了。在他看来,个人的居住条件并不重要。

  钱学森严格自律,勇于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他曾提出七条治学与处事原则:不题词、不写序、不参加任何科技成果评审会和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荣誉性职务、上年纪后不去外地开会、不上任何名人录。对这些原则,他坚持不变,对谁都不开先例。

  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专家侯洵认为,干部要有威信,必须走得端、行得正。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当所长的时间里,他每次到北京出差,都是住在中国科学院机关招待所。他的大女儿毕业时,原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对此,他坚决不同意,要求重新分配。岳母生病了,他就用自行车带着岳母去看病。

  小节之处显大德。周光召严谨治学,认为“院士要成为净化社会风气的先锋”;钱三强淡泊名利,坚决不要“中国原子弹之父”这一称谓;汪德昭无私奉献,“不愿当大官,只想搞科研”;朱起鹤艰苦朴素,坚持“厉行节约,把钱用在刀刃上”……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品格,闪耀星空、光照后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老一辈科学家留下的精神财富,仍然激励着后人。创造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共产党人、军队科技工作者应时刻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正己立身、涵养品德,坚持激浊扬清,用良好作风、扎实学风照亮勇攀高峰的漫漫征途。

  

  本文刊于9月11日解放军报03版

  编辑:王丽娟

  主编:孙智英

  编审:任旭

作者: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