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突破6G关键技术,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该成果于8月27日在国际期刊《自然》杂志发表。长期关注并从事5G、6G研究的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技术犹如构建了一条“超宽带智能高速公路”,可有效解决6G网络在多样化场景下的全频段传输需求。以此为代表的系列6G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6G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
当前,5G网络仍在广泛使用,为何要加快发展6G?张云勇表示,目前,移动通信正处于5G-A向6G过渡时期,全球6G研究进程明显加快。这一通信领域的“关键一步”,既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也是我国亟须攻克的核心技术难题。因此,开展6G研究对于强化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推动全球通信技术变革、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张云勇进一步阐释道,从国际层面看,西方国家纷纷加大6G研究投入,积极抢占未来6G产业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先机,持续发布6G相关计划。从国家战略层面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列入国家未来工作计划,明确其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并列的国家战略重点地位,标志着6G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外,6G是对现有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升级,它将把网络时延从毫秒级压缩到微秒级,这意味着数据传输的响应速度将极大提升。”张云勇举例称,对普通用户而言,日常网络体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跃升,高清电影、大型游戏等大文件传输近乎“秒速完成”。同时,对时延要求极高的工业控制、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6G的峰值速率有望达到1Tbps,连接密度提升至每平方公里千万级终端,为海量设备的连接和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能。6G还能为工业控制、全息通信、元宇宙、低空经济、空天地一体等场景提供‘确定性’网络底座,开拓出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张云勇说。
那么,如何抢占6G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张云勇表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已取得成就的坚实基础上,在“十五五”规划时期,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应用场景,并加速与人工智能、算力、卫星通信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一是在6G技术研发方面,聚焦太赫兹通信、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通感智算融合、内生安全等方向,打造6G未来产业技术体系。通过技术仿真、技术试验、原型验证等方式,开展6G网络关键候选技术的研究和评估。同时,加强我国在6G标准化中的整体布局,合力输出“中国方案”,提升我国在全球6G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二是在产业链发展方面,以场景化需求驱动6G研发创新,推进6G潜在关键技术由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协同推进终端和网络设备的技术迭代和产业成熟,夯实国内产业链端到端竞争优势,构建我国在6G产业上下游中的主导能力。
“未来,6G商用前景同样广阔,一个更快、更智能的6G时代,正从愿景走向现实。”张云勇表示,6G将凭借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泛的连接能力,以及智能交互、通信感知等新型服务,深度重塑远程医疗、智能工厂、智慧城市、沉浸式娱乐和自动驾驶等场景,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生产生活相融合,引领社会迈向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新发展阶段。
记者:刘乙潼
文字编辑:牛忠磊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作者: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