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
长假休息后会觉得愧疚,仿佛总要做点什么“有用的”才心安理得;
明明工作、学习已经很累,到了周末依然不敢放松;
定下的目标没有达成,就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处处比不上别人……
许多人困惑,明明平时很努力,却时常感觉自责和着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可以努力
但不要过度努力
我们希望每天过得充实、有意义,这原本没有错,可当我们过分追求“有用”,一旦稍有松懈就责怪自己,这会让我们时刻被压力环绕,很难真正体会生活的乐趣。
许多人迫切地想要达成目标,面对一件事情时,相比于自己喜不喜欢做,更在意它是否有价值,于是,会下意识地计算这件事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带来的回报又是什么。
这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当我们放松的时候,会感觉自己“不思进取”;当努力过后,如果短期内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回报,又开始陷入对自己的怀疑。
长此以往,我们会陷入一种怪圈,内心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着,让自己一直处在忙碌和奔波中,但心里反而更焦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不努力很焦虑,越努力越焦虑。
努力本身并没有错,真正的问题,也不在于你不够努力。
我们很多人习惯用外部的标准去衡量成功,以至于迷失在追赶中,每一个没有结果的当下都成了煎熬。
所以,当感觉“越努力越焦虑”的时候,或许你该停下来问问自己:你一刻不敢停歇想要换取的那个“结果”,究竟是出于担心被时代抛下而做出的选择,还是出于内心真实的需求表达?
社交媒体上,一位网友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工作7年了,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休息过。时常觉得好累好崩溃,可看到比我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我担心自己一旦停止奋斗,人生就停滞了……”
有人回复她:“我曾经也同你一样,但现在想明白了,我那么努力,是为了能在一个丰富的环境中做自己,能去学习喜欢的绘画,能看各种画展。尽管现在的工作也不轻松,但它支持我向梦想靠近,所以做得很开心。我不是在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是在满足自己。”
比起一个所谓的结果,我们更应该感受“心流”:不再把“有用”作为价值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充分挖掘自己的需求,顺应和专注于内心,并充分投入进去,去尽兴感受这个过程。
你可以试着,放弃对结果的执着,将努力的意义更多地建立在过程中。比如,面对学习,当下练习的这道题目也许不会考试,但你从中积累了知识;面对工作,专注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肯定自己的种种尝试都是宝贵经历……
我们不必时时抬头丈量终点,而是要投入到当下该做的事情中去,踏实走好每一步,顺心而为,顺流努力。
当然,努力不是一场毫无喘息的长跑,要允许自己松弛下来。你喜欢看书,那就给自己一些时间,心无杂念地去阅读;你爱跑步,就尽情享受每一次大汗淋漓。找到乐趣所在,学会满足自己,也是为自己的旅途积蓄能量。
人生的意义从不在于急切地追赶结果。愿你,好好感受每一段旅程,温柔且坚定。
文 | 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图 | 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yedu_cctv@126.com
“医生建议,长假后上班前三天少干活”
不怕输是赢的顶级格局
“月色好美,我很想你”
祝我们:好事正酿,所遇皆喜
为什么要旅行?这是最好的答案
一个与孩子沟通的密码:55387
分享一个绝佳的心态:飘然
你不需要用力走向任何人
看过《窗外是蓝星》,才懂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齐天大圣”
能让你瞬间松弛下来的3种方式
请珍惜那个能接住你情绪的人
监制 | 王元 主编 | 马文佳
编辑 | 李娟
作者: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