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糯油润的红烧肉、酥脆爆汁的炸鸡、香甜绵密的奶油蛋糕……高脂食物的诱惑让人难以抵挡。
近日,英国《营养生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是健康人群,一顿高脂餐下肚后4小时,血管硬度就会增加。
01
为什么一顿“高脂”
伤害就这么大
解放军总医院原主任营养医师刘庆春提醒,长期高脂饮食,对身体可造成从头到脚的危害。
损伤大脑
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显著正相关。
让血管变窄
过多的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内膜上,生成脂斑层,使动脉管腔狭窄,继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风险。
诱发胆结石
脂肪摄入过量,血中胆固醇水平就会升高,胆汁成分出现异常,造成胆固醇过饱和,随后出现结晶,逐渐形成胆结石。
促进炎症性肠病
长期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微生态,使有益的乳酸菌大大减少,有害的厌氧菌群增加,从而使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引发炎症。
引发脂肪肝
多余脂肪不能及时转化而累积在肝脏,从而引发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一系列肝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肝功能衰竭。
降低免疫力
脂肪总摄入量与免疫力也有着重要关系。一定量的必需脂肪酸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是必要的,但过高的脂肪摄入则会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引发痛风
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堆积会导致肥胖,影响嘌呤的正常代谢,诱发和加重痛风。
诱发癌症
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也让乳腺癌、肠癌、胃癌、食管癌等有了可乘之机。
02
如何“避开”高脂饮食
在营养学上,当膳食中脂肪提供的热量超过每日总热量摄入的30%,便可视为高脂饮食。
猪颈肉(脂肪含量达60%)、油炸食品(如炸鸡腿)、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都是典型的高脂食物。
许多脂肪藏匿于沙拉酱(脂肪占比常高达75%~80%)、烘焙点心、速食食品中,很容易被忽视。
养成看标签的习惯
尤其关注“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
少吃肥瘦相间的肉
如五花肉、肥牛等,可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去皮鸡肉、鱼虾肉、里脊肉(猪肉、牛肉),尤其可多吃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深海鱼类。
注意食材的处理
如去除肉类可见的肥膘、给禽肉去皮、喝汤前撇去浮油等。
采用健康烹饪法
尽量减少煎、烤、炸等高油的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法。用醋、柠檬汁等替代部分高脂酱料。
在外就餐,少点油炸、红烧、干煸、干锅类的菜肴,少喝奶白色的浓汤。在此基础上,多吃些全谷杂粮、蔬菜等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近期热门视频
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