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十四五”期间,我国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要素流通壁垒。
接下来
一起打开“十四五”对账单
看这五年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如何扩容提质
↓↓↓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有效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这五年,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目前,我国已迭代发布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事项从151项减到了106项,集中清理超4200件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矫正资源要素失衡错配,从源头上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五年,我国城乡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劳动力、资本、数据等要素跨区域流动更加高效。
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已达63%。
以宽准入打开活力之门,“硬联通”“软联通”协同并进。《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民营企业数量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全社会物流成本不断降低,今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左右。五年来,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夯筑起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坚实依托。
Part 01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充电网络 新能源车跨省出行“说走就走”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能源领域的关键落子。“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五年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一次次重大进展。跟随记者的观察,看我国电力资源如何更加顺畅流动。
总台央视记者 平凡:在浙江杭州梅林村国家电网的充电站,2021年到这里采访调研的时候,这里充电桩的数量只有4个,而现在数量翻了4倍,达到了16个。
另一个重大的变化是这里加装了光储充一体化的设备,车主在这里充电,可以直接使用屋顶光伏所发的绿电。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充电时间,由于加装了超充和快充设备,这里车主充电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在这个公共充电站,每天11点到13点都是新能源车充电的高峰。在梅林村负责文化推广工作的项江南也是这里的常客,他住在城里,工作在乡村,每天的驾驶里程都在近百公里。
从2021年加快充电桩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到2023年充电桩下乡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杭州乡村里的充电桩明显多了起来。
“十四五”时期,杭州全市建成了公共充电圈,市区充电服务半径只有0.9公里,高速服务区超充站全覆盖,191个乡镇充电设施实现乡乡通。商场、酒店、高速服务区,几乎有停车场的地方就有充电站。
公共充电网络带来更大变化的是新能源车跨省出行,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作为一个自驾游爱好者,项江南开车从杭州出发到广东旅游。
杭州新能源车主 项江南:出发去潮汕南澳岛导航显示是1200公里,保险起见中途大概充两次电就可以了,现在我点开导航,其实有非常多充电站。
在这段长途自驾游中,项江南开车的里程达到了2900公里,共充电7次,平均充电时间在30分钟到40分钟。
据高德地图的统计,目前全国公共充电站总量达30多万座,较2021年增长303%,远超过加油站的11万座,为跨省长途出行提供了保障。
高德地图新能源业务工程师 姚李亮:2000公里到5000公里级别的行程占比从2023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27%。同时,5000公里到6000公里级别的路线规划探索案例同比激增了470%。
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车不仅是绿色出行的工具,也正在成为电网中一个灵活调节的“移动电源”。12点左右,在深圳市龙华区的一处公共充电站内,新能源车主黄先生将充电枪插入车内。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他不是在给车充电,而是开始第一次反向“送电”。
十几分钟后,当黄先生准备结束放电时,手机收到了一条收益信息。
深圳新能源车主 黄先生:放了15度电,有26元的收益。感觉很新奇,我的车就像移动的“充电宝”。
黄先生参与的车网互动,背后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升级带来的变化。在负荷高峰期,电网会提前发出需求信号,在特定时间段内,车主可以反向对电网进行送电,获得一定的收益。
南方电网产业发展集团电动公司充电运营经理 毕颖智:今年我们充电站累计放电量达到了8200度,相当于1025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而在西部风电光伏发电高峰时段,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就可以通过低价格引导车主的充电行为。这种“削峰填谷”的调控,正在智能充电桩上实时运行,成为一个可调度的分布式“虚拟电厂”。
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经理 李江南:在光伏发电高峰,绿电富余的时段,虚拟电厂会引导车辆集中充电,有效消纳清洁能源,帮助车主平均节省充电成本达到15%。
据测算,到202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接近4500万辆,如果大部分车辆参与“车网互动”,这不仅是巨大的调峰能力,更是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的绿色能源消费和交易网。今年初步建成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将让千万新能源车主从用电方变身为电力市场的参与者,共同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超市”。
总台央视记者 平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能源领域的关键落子,“十四五”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一个品类多元、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我们用的每3度电里就有2度电通过市场化交易完成。今年还实现了跨电网经营区的常态化交易,真正让“塞北的风点亮湾区的灯”。
市场的活力加快释放,电力市场注册主体数量已达97万家,是2020年的5倍。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力超市”里,电力资源可以实现更加顺畅的自由流动,这也将推动“十五五”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Part 02
专家:破壁垒畅循环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
“十四五”期间,从制度统一到要素畅通,从破除壁垒到优化环境,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下一个五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如何发力?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度统一是基石。“全国一张清单”的市场准入制度,正是这一基石的核心内容。“十四五”期间,我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29项,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还在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展试点工作。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行,给营商环境的优化带来“加速度”。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 徐强:比如餐饮企业的开办时间由过去的平均37天减少到现在的15天,企业信息变更需要提交的材料由过去的23份精简到现在的6份。“十四五”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专项行动,及时纠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这样的突出问题。
要素畅通是统一大市场高效运行的关键。“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一体化建设,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市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为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国大市场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铺就快车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黄汉权:资本、技术、数据、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得利率、薪酬、估值等价格形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全国范围内的供需关系。地方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的冲动会得到抑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专业化的深度分工。
专家表示,未来,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必须直面一些重点难点。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地方招商引资乱象、补齐法规制度短板,要以“立规则”换“提信心”,以“拆壁垒”换“降成本”,以更实举措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近期热门视频
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