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体检报告单上,“血尿酸”一栏赫然写着500+μmol/L(正常上限420μmol/L),而你吃嘛嘛香、关节灵活、毫无痛感,是不是心里偷着乐:“不就是个超标的数字嘛,能咋地?”
这就是高尿酸血症的狡猾之处——它是个“沉默的杀手”!没症状≠没伤害,你的肾脏可能正“哭晕在厕所”。
01
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警惕!当体检显示尿酸值超标,你的身体里可能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灾难”。那些超标的尿酸,就像无数微小的、尖锐的“玻璃渣”,正悄悄地在你宝贵的肾脏里搞破坏。
你的肾小球、肾小管,正被迫加班加点过滤这些“危险品”,长期下去,磨损、结晶、炎症甚至结石都可能找上门。等你哪天感觉腰酸背痛、尿里伴随大量泡沫(肾损伤信号)或者突然被“大脚趾的午夜剧痛”惊醒(痛风发作),那就不是“高点”那么简单了。
02
尿酸500+,身体里会发生什么?
1.“过饱和”与“结晶”
血液像一杯水,尿酸就像溶解在里面的盐。浓度(500+)太高,水(血液)溶解不了这么多盐(尿酸),盐就会析出结晶——那些“玻璃渣”就形成了。
2.肾脏“负重前行”
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超量的尿酸让肾脏超负荷运转,那些微小的尿酸结晶还可能直接沉积在肾组织里,像砂纸一样慢慢磨损肾脏,引发慢性尿酸性肾病。
3.“不定时炸弹”
这些结晶沉积在关节(尤其是脚趾、脚踝、膝盖、手指),就是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哪天你一顿海鲜火锅配啤酒,或者身体脱水、受凉、劳累,就可能瞬间“引爆”——这就是痛不欲生的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碰一下都像被电击。
03
做好这些关键预防措施
做好生活方式管理是狙击高尿酸、保护肾脏、预防痛风的关键。记住以下“保肾防痛”黄金法则:
1.“红绿灯”饮食管理,别只会戒海鲜
红灯食物(严格限量或避免)
动物内脏(肝、肾、脑、胸腺)、浓肉汤、大多数海鲜(沙丁鱼、贝类、凤尾鱼、鳕鱼)、酒精(尤其是啤酒、白酒)。
黄灯食物(适量吃)
红肉(猪牛羊)、部分鱼类(有些常见鱼类如鲈鱼属较低嘌呤食物,可以适量吃)、豆类(干豆如黄豆,但豆制品如豆腐可以适量)。别再冤枉所有豆制品啦!
绿灯食物(放心吃)
大部分蔬菜(菌菇、菠菜等富含嘌呤的也可正常吃,影响很小,不会增加痛风风险)、水果(低糖的更佳)、鸡蛋、牛奶(尤其是脱脂奶)、充足的白水。
重点:果糖饮料是“隐形杀手”!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里的果糖,能显著升高尿酸,戒掉它们比少吃点肉可能更管用。
2.“迈开腿”但要科学
剧烈运动、出大汗反而可能诱发痛风。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车)更安全,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前后务必充分饮水。
3.“喝够水”是硬道理
每天保证2000ml以上白水或淡茶。充足的水分是稀释尿酸、帮助肾脏排泄的“最强辅助”。别等渴了再喝。
4.“控体重”循序渐进
肥胖是尿酸高的好朋友。但减肥要平稳,过快减肥(如过度节食、疯狂运动)会导致体内组织分解,产生大量嘌呤,反而升高尿酸,甚至诱发痛风。定量的话,每月减1-2公斤为宜。
5.“遵医嘱”别任性
如果尿酸持续很高(尤其>540 μmol/L),且已经有痛风发作、肾结石、肾功能异常,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建议及时就医,千万别以为平时没症状就万事大吉。
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建议使用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别嘌醇)。很多患者认为药物伤肝伤肾,能不吃药就尽量不吃药,殊不知对于部分高尿酸人群而言,规律用药才是保护肝肾、预防痛风复发的关键。别擅自停药。
6.“定期查”很重要
即使无症状,尿酸500+的人也要定期复查(遵医嘱,一般3-6个月查血尿酸、肝肾功能、尿常规等)。监控“玻璃渣”的动态和药物副作用,才能及时调整策略。
来源:国家医保局(作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风湿科 钟继新)
本期编辑:胡程远、方梓祎
作者: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