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2025年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多位绩优基金经理的调仓情况浮出水面。整体来看,三季度,绩优基金经理们普遍保持高仓位运作,并且对持仓结构进行了较明显的调整,主要减持了前期涨幅较高的标的。
绩优基金大调仓
多只绩优基金三季度保持高仓位运作。具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的权益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94.65%。三季度,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对半导体产业链细分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从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来看,翱捷科技、华虹公司、中科曙光成为基金新进前十大重仓股。
“基金三季度主要投资方向为硬科技领域,主要是半导体产业链,后续仍然会延续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注重产业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研究,继续看好AI带来的新需求以及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复苏,对国产化前景继续保持乐观。”郑巍山表示。

类似的还有张晓泉管理的平安研究优选混合基金,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股票仓位从二季度末的80.75%提升至92.82%。
平安研究优选混合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也发生较大变化。截至三季度末,中芯国际、芯原股份、寒武纪、牧原股份、中航沈飞、中国稀土、美团-W、海光信息、北方华创成为基金新进前十大重仓股。

张晓泉表示,结合预期变化与产业趋势评估个股的估值性价比,对组合进行动态优化。一是基于AI产业进展、北美算力资本开支抬升以及国内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趋势强化,加仓算力、半导体、机器人等产业趋势明确的科技板块,尤其是国产半导体与算力方向;二是基于产业需求景气以及政策驱动下的供给优化逻辑,加仓有色、固态电池、农业等板块;三是减仓了部分创新药与军工个股,进行了部分收益兑现。港股配置上则继续持有半导体、创新药、汽车等行业的优质龙头个股。
国投瑞银瑞利混合基金经理綦缚鹏表示,三季度产品股票仓位有所增加。结构方面,依旧以低估值、稳定增长类公司为主,适度增加了TMT、化工、有色相关股票,并进行了结构和个股上的调整。
此外,截至三季度末,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5.27亿元增至130.21亿元,该基金股票仓位为90.18%。“AI基础设施领域长期增长逻辑依然稳固,前期积累涨幅较大,我们保持谨慎乐观,适当减仓。同时,海外头部企业量产逐渐落地,增配智能机器人。此外,优化AI应用组合,从B端应用公司更多转向C端互联网平台公司。还增配了端侧AI,因为端侧陆续落地AI功能,催生新一轮硬件换机潮和软件生态创新。”谈及具体操作时,冯炉丹说。

后市机会何寻?
在基金三季报中,绩优基金经理们也谈及了对后市的看法。
融通价值趋势混合基金经理李进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很大,每年都有数个具有结构性产业趋势的行业。个股方面,聚焦于产业链绕不开、优势显而易见、业务具有壁垒的头部企业。市场整体估值依然处于合理水平。其中,科技成长板块公司估值已经从悲观估值修复到了合理估值,但大部分优质龙头企业的估值谈不上泡沫。当前重点看好人工智能、储能、互联网和新势力整车这几个方向的机会。
在平安品质优选混合基金经理神爱前看来,依然看好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积极关注和寻找一些基本面明显变好、景气趋势向上的结构机会。AI整体产业仍处于技术快速迭代之中,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难以被赶上,利润将向头部竞争优势企业集中,盈利维持将好于一般市场预期。其次,看好有色资源等个股机会,同时,仍密切关注机器人产业发展。
银华大盘精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基金经理李晓星认为,整体市场依然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在不少板块依然可以找到一些价值低估、拥有绝对收益空间的股票。从相对的长周期来看,随着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增加和宏观经济的逐步上行,一些估值分位处于历史低位的消费股可能也会迎来它们的表现时刻。其中,港股科技巨头可能是产业趋势和基本面趋势共振的方向。
不过,对于火热的AI板块,冯炉丹提醒,当前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遇在于AI技术正处于加速迭代和商业化落地的黎明期,产业天花板极高。但风险在于,高估值意味着对业绩兑现的要求更为苛刻,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流动性及宏观因素变化的冲击,板块波动性会显著加大。
作者:赵明超

作者: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