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五点,日照经开区经发集团园林环卫有限公司的环卫作业车场还浸在晨雾里,臧朕手里攥着车辆调度表,见驾驶员老王走来,立刻迎上去:“今天降温,作业时记得把反光马甲拉链拉好,路口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样的叮嘱,他每天要重复几十次,从晨曦微露到暮色四合,成了环卫车场不变的日常。

2016年,刚大学毕业的臧朕带着“干一行就得专一行”的韧劲,走进环卫行业。初入职场,他从保洁员做起,每天拿着工具穿梭在道路上。盛夏时节,地表温度突破40℃,柏油路晒得发烫,他蹲在花坛里清理垃圾,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透的工作服能拧出水来;寒冬腊月,他在人行道上扫雪,一扫就是一整天,手指冻得通红发紫,却从没想过“打退堂鼓”。
在一线环卫岗位工作的时候,臧朕从不只是“埋头干”,而是带着观察和琢磨的劲儿。他发现人行道板年久失修不平整,雨天容易积水,久而久之长出青苔,不仅影响市容,还容易导致行人滑倒。为了清除青苔,环卫工人蹲在地上,用铲子一点点地清理,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效率还特别低。
“必须想个办法让环卫工人们省点劲!”臧朕暗下决心,他也和同事们一起扎进作业现场。他所在研发小组根据青苔生长规律和积水分布,讨论改进方案。最初,大家尝试将高压水枪装在小推车上,可水压不够,要么冲不干净青苔,要么容易溅得行人一身水;后来又琢磨着连接水车,加装喷头,反复调试水压和冲刷角度……方案改了十几次,终于研发出轻便型人行道冲洗设备,省时又省力。当同事们推着新设备,看着青苔被高压水瞬间冲净时,脸上的笑容让臧朕格外满足。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近些年日照经开区陆续重新铺设了人行道板,新路面平整光滑、不易积水,长青苔的问题迎刃而解,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冲洗设备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设备用不上了挺好,说明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了。”臧朕从不觉得惋惜,在他看来,创新的意义本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一成不变的成果”。他所在的研发小组也被日照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和“日照市创新型班组”等荣誉称号。
如今,臧朕负责车辆调度工作,“安全”二字成了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考虑到一线环卫工人多是中老年人,他专门申请配发了反光锥、三角架,给每辆作业车辆更换了更醒目的反光贴;每周五的安全生产培训,他从不走过场,总是带着厚厚的事故案例手册,结合辖区内学校周边、路口等作业风险点,手把手教驾驶员如何规避隐患。“小臧的安全提醒,比啥都管用,让我们时刻拧紧‘安全弦’。”驾驶员老周说。
除了调度工作,臧朕的手机还承担着“市民服务热线”的角色——365天24小时从不关机。有一次晚上9点多点,他接到市民投诉,说小区附近的垃圾清运点有杂物堆积,影响居民生活。他立刻联系清运赶到现场,和同事们一起将杂物清理干净,回到家时已近凌晨。
“市民找我们,是信任我们。”臧朕总说,不管是投诉还是建议,他都会耐心倾听、迅速处理,“能让大家住得舒心,咱的工作就没白干。”
从拿着保洁工具的“新手”到统筹调度的“老兵”,9年间,臧朕的岗位在变,但“守护城市洁净”的初心从未改变。他先后被经发集团评为“十佳青年”、被日照经开区授予“2019年度综合考核标兵”、荣获山东省总工会“齐鲁最美环卫职工”。
夕阳西下,作业车辆陆续归队,臧朕在车场逐一检查车辆。他说:“咱干环卫的,图的就是心里踏实,把路扫干净、把车调度好,这实实在在的事,就是为咱日照的城市洁净添砖加瓦。”他抬头望着不远处干净整洁的街道,眼神里满是笃定,他轻声说道:“这活儿,值得!”

记者:许晓
编辑:张珊
审校:彭婷
值班主任:王宗敏
作者:日照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