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3,突破国际巨头垄断
上海证券报  2小时前

  乐普医疗(300003)最新获批的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不仅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更在中国神经调控领域的发展中刻下了自己的坐标。这一长期由国际巨头主导的领域,终于实现了重要的自主突破。

  产品获批

  国产DBS打破垄断

  11月4日,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乐普医学电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电极组件、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延伸导线套件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注册批准。

  根据公告,本次获批的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电极组件、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延伸导线套件。这些产品适用于对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晚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某些症状的辅助治疗。

  实际上,乐普医疗对神经调控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就在一周前的10月27日,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就曾透露,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DBS)预计近期获批上市,明年有望贡献收入。公司还表示,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准备明年一、二季度申报,神经调控业务板块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逻辑。

  在集采大环境下,这一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乐普医疗正致力于在重大临床需求疾病诊疗领域内,研发产品技术壁垒更高、市场竞争格局更好的植介入医疗器械,从而减少集采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DBS如何治疗帕金森

  脑深部电极刺激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其将电极植入大脑内的特定位置,并从植入的电池电源中提供恒定或间断的电流,通过低频或高频脉冲电刺激脑网络,调节异常神经电活动,从而实现缓解病症的效果。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500万。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为DBS疗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是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适应症。通过刺激脑深部靶点丘脑底核(STN)或苍白球内侧部(GPi),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

  乐普医疗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这项新获批的产品将成为公司神经调控业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业绩增长提供新逻辑。

  神经调控赛道潜力巨大

  在市场需求方面,多项调研数据印证了神经调控领域的增长潜力。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深部脑刺激系统市场规模约为17.38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39.19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5%。

  而据恒州诚思调研统计,2024年全球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收入规模约6.9亿元,到2031年收入规模将接近9.4亿元,2025-2031年CAGR为4.7%。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数据因统计口径不同存在差异,但均反映了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

  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作为一种通过微创手术植入颅内特定深部核团的微型电子医疗设备,其集成可充电电源系统与闭环神经调控模块,可经皮无线充电并持续释放电脉冲信号,精准调控异常神经环路以治疗运动障碍、精神疾病等神经功能性疾病。从应用场景来看,主要包括医院、门诊手术中心(ASC)和神经科诊所。

  国产替代正当时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球深部脑刺激系统市场主要厂商包括Boston ScientificCorporation、Medtronic、Abbott等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在中国市场,除乐普医疗外,本土企业还有北京品驰医疗等公司参与竞争。

  The Insight Partners的报告显示,神经假体市场在2025年至2031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3%。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上升是推动神经假体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现象的迅速增长,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将上升,这意味着对神经假体设备的需求将更高。

  行业普遍认为,未来神经假体设备将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通过更好的控制方法和适应个人用户需求来改善功能,同时也能提高脑机接口的精度。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持续攀升,深部脑刺激系统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乐普医疗的此次突破,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成功获批,更预示着中国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决心与能力。国产神经调控设备的崛起,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在这一高技术壁垒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作者:张雪

  

作者: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