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羊城晚报  2小时前

  

  张慧慧

  □张慧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两种重要战略支撑,因其目标一致、要素互嵌而互促互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是点燃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的关键举措。

  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同推进,有赖于主体、技术、资源、制度、目标等关键要素的系统性整合与深度互嵌。

  一是主体互动,激活协同的核心力量。科研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与广大农民等多元主体的相互链接,构成了从技术研发、中试推广到产业运营的完整创新链条与产业生态。

  二是技术叠加,强化共振的核心驱动。要实现新技术要素在农业全产业链条的交叉应用与深度融合。如生产端实现精准种植、智能养殖;加工端实现智能化、清洁化生产;流通端构建智慧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消费端实现产品溯源与个性化定制。

  三是资源整合,夯实联通的物质基础。必须着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堵点,引导科技、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向乡村产业集聚,构建要素间高效流动、良性互动的协同网络。

  四是制度联动,构筑振兴的规则保障。政府要在土地、金融、财税、数据、环保等领域出台具有协同性与适配性的政策,从而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萌发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推进扫除障碍,提供稳定预期。

  五是目标共振,凝聚发展的价值共识。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振兴在经济增效、生态优化、城乡融合与治理现代化等多个维度拥有广泛价值共识和一致目标,使得二者协同超越单一经济增长逻辑,成为统筹经济、生态、社会、治理等多维价值,推动乡村全面进步的系统工程。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协同释放的聚合效应将深刻改变乡村产业面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技术适配,动能转换。两者协同推动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催生掌握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的“新农人”,涌现支撑精准农业、智慧农场的“新质技术”,形成田园综合体、智慧农业园区等“新质模式”,诞生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功能性食品开发等“新质产业”。

  二是产业提质,体系优化。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振兴在协同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内生增长动力;通过链条重构,使乡村产业从单一种养殖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休闲旅游等全链拓展;通过数字与绿色赋能,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

  三是价值延伸,效应倍增。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同效应,可以驱动多重价值的同频共振。与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相融合,守护绿水青山;与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相促进,缩小城乡差距;与乡村治理优化升级相协同,构建善治乡村;与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相结合,留住乡愁记忆。

  作者简介:张慧慧,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25年度广东省社科联青年学术工作坊牵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