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2025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行业赛——医疗器械赛道初赛,在越秀区黄花岗科技园圆满落幕。本次赛事不仅呈现了一场聚焦医疗器械前沿技术的“竞技盛宴”,更在推动区域产业协同与人才集聚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活动现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越秀)人才联盟”正式揭牌,多项政产学研合作同步签约落地,展现出越秀区在构建医疗器械创新生态方面的系统布局。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越秀区以赛事为纽带,搭建起“展示+对接+服务”全链条创新平台。本届赛事由广东省新兴脑血管疾病治疗器械研究院主办,共吸引近百个项目参赛,涵盖初创组与成长组两大类别,各组别均有不高于20家企业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全面覆盖医疗器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环节。
赛事搭台“筑巢引凤”,激活医械创新“源头活水”
越秀区积极将“赛事平台”转化为“产业引力场”,为创新主体构建成长“黄金舞台”。为切实帮助参赛企业“参赛即享策”,现场打造了“政策+资金”全方位服务矩阵: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物医药产业处副处长胡丹晖解读了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环境;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药政处处长邓锡金系统阐释医工转化路径;越秀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专班代表分享了区域产业集聚优势与扶持措施;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则介绍了“金融+科技”赋能模式,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助力项目“轻装上阵”。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生命科学技术处处长麦家星在现场指出,医疗器械是广州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科技局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资源对接,支持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广东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省脑血管疾病治疗器械研究院副院长王成勇也强调,“医工融合”是医疗器械创新的关键,大赛在整合资源、推动技术转化中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
资源对接“点石成金”,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为推动“赛事成果”切实转化为“产业实效”,越秀区在赛事中嵌入多维度资源对接机制。活动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越秀)人才联盟”正式揭牌,并向首批专家顾问颁授证书。该联盟首次整合粤港澳三地高层次人才资源,打破地域壁垒,为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提供专业智力支撑与创新动力,标志着越秀在跨区域人才协作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以来,越秀区从规划、政策、人才、招商等多方面综合发力,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先后出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与重点产业人才政策,支持企业在平台建设、研发创新、临床试验等方面发展,最高支持额度达300万元。同时,聚焦顶尖人才、临床研究人才及青年博士等群体,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创业与就业支持。
此外,越秀区成功设立区属生物医药基金,已投资创新项目2项,并积极谋划“十五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重点打造“东核心、西特色”的健康产业集聚区,如东山口—区庄片区健康城等。通过“全流程服务招商”与“PI团队反向招商”等创新机制,今年已累计引进优质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超80家,形成浓厚的产业创新氛围。
通过持续整合区内科研机构、医院、高校等资源,越秀区推动研企、医企协同合作,助力技术从“赛场”走向“市场”,为医疗器械项目的落地与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区域产业创新交出了一份扎实答卷。
南方+记者 马艺天
通讯员 夏宇 廖寅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