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客服托尼” 设局诈骗 成都警方帮老人及时止损48万元
封面新闻客户端  昨天 23:00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实习生 姚媛媛

  “托尼”一定是理发师?不,这次他成了骗子的身份伪装!5月3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公安分局获悉,近日,成都高新公安石羊派出所接到一通来自医院的报警电话。报警人刘女士告诉民警,同病房的江阿姨疑似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民警方波、辅警袁永强迅速赶往医院……

  原来,当天上午住院的江阿姨收到一条陌生短信,称其“购买商品服务需联系客服”。虽未有过消费,她还是拨通电话并添加了自称“某平台客服托尼”的微信。对方出示伪造的工作证,谎称江阿姨“误开每月800元会员服务”,平台可以协助关闭,否则将自动扣费三年共计28880元。

  在“托尼”的诱导下,江阿姨一步步交出验证码、银行卡号,甚至关闭了支付安全功能。民辅警赶到医院时,江阿姨仍在和“托尼”进行通话,手机上的银行APP界面显示,存在两张银行卡的48万元的理财资金已被江阿姨提现正准备向骗子转账!

  

  骗子假冒“托尼”聊天截图(图源成都高新公安)

  “阿姨通话时反复提到‘验证码’‘银行卡号’等信息敏感词,还持续了近50分钟!”同病房的病友家属刘女士回忆,她当即提醒江阿姨“可能是诈骗”,但老人坚信对方是“正规客服”。眼见劝阻无效,刘女士果断报警。方波接过江阿姨还未挂断的电话,厉声质问“托尼”的所在地区和公司名字,面对质问,“托尼”竟惺惺作态:“我们也在教阿姨反诈知识,要‘不听不信不转账’!”荒唐说辞令民警直呼“骗子演戏演全套”。

  老人反诈意识薄弱,这一漏洞成“突破口”。警方调查发现,江阿姨从未使用过抖音会员服务,对电子支付流程更是一知半解。诈骗分子正是利用其“怕被扣费”的焦虑心理及对“官方身份”的盲目信任,通过伪造证件、编造话术层层设套。

  若非刘女士警惕和民警及时赶到,江阿姨卡内的48万元恐被席卷一空。民警表示:“老人遇到问题宁愿相信陌生人,也不求助子女,这才是最大的风险!”最后,江阿姨在民警和家属的教育下,终于意识到“托尼客服”的真相。

  这场骗局虽未造成损失,却暴露出老年群体反诈防线的脆弱。请牢记:真正的客服工作人员绝不会索要你的银行卡信息和短信验证码,但诈骗“戏精”永远在寻找下一个猎物。多一份警惕,多一句提醒,才能让骗子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