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
5月16日至23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93届年会在成都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水库大坝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其间,以“大坝在能源转型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为主题的《世界成都宣言》签署发布。
会议期间,来成都参会的专家学者们到访都江堰水利工程。这座已跨越了近23个世纪,兼具防洪与灌溉双重功能的水利工程,依然发挥着它“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等功能,这也让到访团队一行不禁感叹:“这是天才的设计,这样的智慧让人惊叹。”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表示,“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全球知名,非同寻常的是,它至今仍在运行,并持续造福着成都平原。”同时,米歇尔·利诺谈道,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十分吸引他。
国际大坝委员会秘书长弗雷德里克·克雷奇表示,成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让人惊叹。“它的设计和构思都很巧妙,2000多年依旧发挥着作用,成都人民的智慧超乎我的想象,这对世界各地大坝建设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成都平原是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连缀而成。从“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到“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再到秦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历代治水者通过利用岷江、沱江二江的治水体系,扭转了成都平原旱涝无常的形势,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基于此,成都自古便是依水筑城、因水而兴。千年治水智慧的绵延传承,不仅勾勒出星罗棋布的水系脉络,更淬炼出“以水营城”的发展逻辑——通过高效构建现代化水网,夯实水安全保障,深入实施水环境治理,持续丰富水生态内涵,以公园城市建设为蓝本,不断书写着这座城市的治水之道。
今年2月,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复通过《成都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提出建设“两江两引为纲,九河三区织目,九库六枢纽作结”的成都水网总体格局,构建“系统完备的防洪排涝网”“集约韧性的城乡供水网”“生态高效的灌溉排水网”“水清岸绿的河湖生态网”“智慧领先的数字孪生网”水网体系。
也正是在这样的营城逻辑之下,公园城市中的“水文章”才得以有了具象化体现:以“夜游锦江”为代表的城市滨水项目,年均吸引游客超千万,并获评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同时,遍布成都全域的水美乡村以水为媒,连点成带,建成示范带7个,带动城市产业发展,加快了生态价值转换。
未来的成都,也将继续延续这场水与城的对话,不断探索城水共荣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