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4日,四川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强降水主要沿龙门山区呈带状分布,具有小时降水强、累计雨量大、落区高度重合的特点。”四川省气象局专家表示。
受强降雨影响,广元青川县出现全省最大累计雨量,防汛形势异常严峻;阿坝理县出现泥石流灾害……面对险情,省、市(州)、县三级气象部门通力协作,用提前预警、精准预报与时间赛跑,筑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广元青川:递进式服务抢出应急时间差
“青川乔庄已现大暴雨,降雨还在持续,必须精准把握天气系统演变!”7月3日早上7时,广元市气象台台长李华盯着监测数据,与预报员紧急研判。
事实上,这场硬仗,早在一周前已开始铺垫。6月29日,青川县气象局在防汛调度会上明确预报:7月2日至4日将出现明显强降雨。
7月2日,省、市(州)、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合会商后,广元市气象局启动灾害性天气四级应急响应,青川县气象局同步启动三级响应,相继发布暴雨蓝色、黄色预警信号。
“请青川局立即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7月3日凌晨5时,广元市气象台预报员的指令紧急发出。5时23分,青川县气象局发布首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8时19分,第二次红色预警紧随而至。
预警信号发出的瞬间,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迅速启动全媒体矩阵,市通信发展办公室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同步响应,向青川县境内所有手机用户全网推送预警短信。
预警就是命令。接到首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青川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立即将地质灾害预警升级为橙色;第二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到来,全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提至全域红色,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同步启动……“收到了两条红色预警短信,村里大喇叭也在喊,我们赶紧跟着干部往高处转移。”乔庄镇村民事后回忆。
7月3日凌晨,关庄站雨量监测设备突发故障,青川县气象局装备保障人员冒雨疾驰,45分钟内完成抢修,确保监测数据连续可靠。
监测数据显示,7月2日20时至4日08时,青川曲河站累计降雨量达351.8毫米,青川水文站洪水位攀升至804.27米,超保证水位0.27米,超历史极值0.37米。
据统计,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广元市、青川县气象部门上下联动,加密会商频次,滚动更新短临预报,逐小时通报雨情,累计发布决策服务材料40期,发送预警短信超15.6万条,覆盖4万余人次,为防汛减灾争取了应急时间。
阿坝理县:山体垮塌前,41人成功避险
“涵洞堵死了,快撤!”7月3日6时05分,阿坝州理县下孟乡嘉康村沟谷边,村支书张文忠对着对讲机吼道。
此刻,气象监测系统显示:下孟乡区域3小时降水量已达18.7毫米,叠加过去24小时该区域38.8mm降水量,逼近泥石流爆发临界点!
早在7月2日17时08分,阿坝州气象局和理县气象局就已捕捉到暴雨信号,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并启动IV级应急响应。
当晚,理县气象局值班人员、带班领导彻夜不眠,与省、州气象台多次会商研判,加强短临预报服务;沟内布设的5个多要素气象观测站、2个单雨量观测站实时回传数据,县级预警平台直连7名村干部手机,确保预警及时触达一线。
随着雨势发展,1个雷电黄色预警信号、2个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接连发出,直达“理县乡村振兴群”“应急工作群”“防汛群”“地质灾害防御群”等多个关键工作平台。
7月3日5时09分,一直紧盯实时雨量图的理县气象局值班员汪彩菱发现:查谷沟附近多个站点小时雨量骤升至30毫米,达到短时强降水标准(小时雨量≥10毫米)。随即,一条加急预警信息直发乡政府:“近期累积雨量较大,做好防范,建议立即启动转移!”凌晨6时,县气象局第二次电话“叫应”县委办、县政府办、应急管理局、防汛办、地灾办的值班人员,再次强调防范短时强降水的紧迫性。
“这是今年较强降雨信号!”下孟乡乡长陈立军抓起广播话筒。5分钟内,应急广播覆盖全村6个组,微信群连发3条撤离指令:“所有人在6点30分前撤到农贸市场!”
6时25分,嘉康村最后一名老人、第41位需转移村民被背进安置点,气象记录仪显示:此时沟域累计雨量达41毫米。没过多久,4.5万方泥石流分三波冲下,瞬时吞没了7间农房。
赵欣 记者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