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体验与村民就业结合
四川日报  2天前 09:50

  本报巴黎7月13日电(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法国巴黎时间7月12日晚,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举行的“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边会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以《中国考古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题,向现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系统介绍了中国在考古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的诸多探索。

  据介绍,中国拥有41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考古遗址类型8项。这些遗址无不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全世界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之一;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案例,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对于如何有效展示与阐释考古遗产价值,推动考古遗产保护与遗产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让考古遗产保护与传承更好惠及利益相关者,中国的探索各具特色、成果不断。

  燕海鸣介绍,中国非常注重考古遗址的展示与阐释。“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在遗址整体性展示和阐释上极具亮点。对遗址本体进行展示时,既有发掘解剖点的现场展示,也有保护性模拟展示;既有钢网雕塑小品增加遗址关注点,也有数字化的展陈让人直观理解莫角山宫殿区的营建,让观众能够对良渚古城遗址有一个直观了解。”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则注重科学与文化的融合阐释。在遗址网站的云游博物馆模块,公众可以360度观看展览、参观遗址。遗址区还设有模拟考古区,博物馆内开辟了考古探索实验室,开设了“博物馆微课堂”等板块,向公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中国考古遗址也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据介绍,良渚古城遗址组建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形成综合、协调、分工明确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首创土地出让金反哺文物保护机制,多方筹资、多元投入,为良渚遗址保护给予专项财政保障。门票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全部作为遗址公园日常保护管理资金,差额部分资金由杭州市余杭区给予经费支持。此外,良渚还实行社区共建共享,将考古体验等项目与村民就业结合,培育遗址讲解员等职业,让村民参与遗产保护、形成文化认同、享受到遗产保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