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铝”程赋能帅乡乐至 产业升级绘就新图景
封面新闻客户端  3小时前

  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陈远扬 伍勇

  7月下旬,四川资阳乐至县骄阳似火,而当地奋安铝业西南基地的车间内更显火热——8条涵盖挤压、喷涂、时效、包装的生产线正全速运转。

  这个总投资23亿元的项目,从地基修复到联动生产仅用4个月,今年1-6月已斩获订单5.3亿元,创下令人瞩目的“乐至速度”。

  “这里不仅要成为川渝铝产业链的枢纽,更要成为西南地区铝制品走向全球的跳板。”乐至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在成渝双城经济圈4000亿级铝产业协同目标下,乐至依托“成渝直线黄金分割点”的区位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与政企联动,正加速打造西南铝材产业高地,为川渝铝产业链补上精深加工的关键一环。

  一幅“铝业昆山”的发展图景,正在乐至逐步清晰、徐徐展开。

  “铝业昆山”的图景,正在乐至徐徐展开。

  

  位于乐至县的奋安铝业西南基地。杜雅兰摄

  看拼图:

  20万吨产能 嵌入川渝4000亿产业链

  在川渝两地联合发布的《川渝铝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中,2025年4000亿元的产值目标为区域铝产业划定了清晰坐标。

  奋安铝业西南基地年产20万吨高端铝型材的规划,恰是这一蓝图的重要拼图。“我们的定位是填补成渝地区高端铝加工环节的空白。”奋安铝业负责人表示,基地将重点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车身构件等轻量化铝型材,与重庆的氧化铝产能、四川的电解铝产能形成“原铝-精深加工-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互补。

  从落地到量产,项目推进速度凸显协同效应。基地建设中,地基加固提前10天完成,地坪修复与设备安装压茬推进,6条挤压机生产线于6月15日率先投产,截至7月初,8条生产线已全部投产。

  这种“乐至速度”背后,是政企联动的深度融合:县委、县政府组建驻点专班,每日督查进度,每月与企业总部视频会商,形成“问题即解”的闭环机制。

  

  大美乐至。

  看破局:

  转化地理红利 加速形成铝产业集群

  “距成都78公里、重庆176公里,三条高速穿境,两条高铁交汇”,乐至县经科信局负责人用一组数据诠释区位优势。这种地理红利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物流成本较周边地区更低,使乐至成为铝加工企业布局西南的优选地。

  以奋安铝业为龙头,乐至正加速形成铝产业集群。目前,楠江铝塑板、金泽铝业、四川威亚铝业、重庆新铝铝业等配套企业已签约落地,重庆渝创铝业、江苏东华铝业、河南展创铝业等拟签约项目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据规划,基地全面达产后,可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年产值超40亿元的产业集群,新增就业岗位超1000个,现有员工从110人扩至230人的速度已显现吸纳效应。

  产能布局上,西南基地的差异化优势显著。与国内其他基地相比,其工业铝型材占比达60%,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高端领域。1-6月签订的94份订单(金额5.3亿元)中,超六成来自成渝地区的汽车制造企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印证了区域产业链的强关联性。

  政策与产业的共振更添动力。乐至县出台的《促进铝基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为企业护航。通过“链主+配套”模式,基地正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延伸——从建筑幕墙到新能源电池箔,从汽车轻量化构件到3C电子散热器,产品矩阵覆盖十大领域,与成渝地区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形成精准配套。

  

  位于乐至县的奋安铝业西南基地。杜雅兰摄

  看未来

  多措激创新 力争成西南地区铝制品新跳板

  在乐至县的产业蓝图中,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靠规模,更靠技术。奋安铝业正加快高强高韧铝合金、新能源电池箔的研发,计划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我们与四川大学合作的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将填补西南地区高端市场空白。”企业技术负责人透露。

  这种创新活力源于政企共建的生态体系,乐至县推动组建铝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精密加工人才。政策层面,当地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有3家配套企业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位于乐至县的奋安铝业西南基地。姚阳摄

  面向未来,乐至的野心不止于成渝腹地。

  依托成渝中线高铁和中欧班列,基地正规划汽车轻量化铝型材出口专线,目标三年内将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20%。

  “这里不仅是川渝铝产业链的枢纽,更要成为西南地区铝制品走向全球的跳板。”乐至县委相关负责人的话语中,勾勒出一个“铝业昆山”的产业图景,在乐至,正以“特色集群+创新驱动”的路径,书写着中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的新样本。

  本文由封面新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合作请联系:mp@thecover.cn

  编辑 : 徐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