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新生!成都截瘫少年王胤,被中南大学录取
川观新闻客户端  昨天 18:16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蒋京洲 摄影报道

  “考生您好!您的录取通知书已通过邮政EMS寄出……”7月28日,在成都市青羊区红墙巷36号院,王胤收到了中国邮政发来的这条短信,他被中南大学录取了。

  王胤是成都石室中学的一名考生,四年前查出脊髓肿瘤,手术后留下后遗症截瘫,无法行走。但仅仅调养一个学期后,王胤又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四年间,虽然被病痛反复折磨,但他未曾留级。

  今年高考,父亲用轮椅推着他进考场。在身体依然受限的状况下,王胤仍取得了物理类634分的高考成绩。在查到大学录取结果的那一刻,这个家庭迎来了新的曙光,即将和重生的少年一起奔赴下一段旅程。

  

  王胤接受记者采访

  

  风暴:突如其来的疾病

  

  王胤出生于2006年11月,是家中第二个孩子,有一个大他6岁的姐姐。在他3岁那年,进城务工的父母将两姐弟带到了成都。

  在这个家里,姐弟俩从小就很乖,学习也努力上进,从不让爸妈操心。直到四年前的那个暑假,王胤的一场大病打破了小家的平静。

  脊髓肿瘤,必须手术。

  “其实,他从小走路就有点奇怪,我们一直以为是脊柱侧弯,没想过是肿瘤。”父亲王会文回忆起王胤查出脊髓肿瘤时,确实出乎全家人预料。并且,肿瘤很大,压迫到了神经。

  王会文记得,手术当天,儿子早上8点多就被推进了手术室,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被送出来,全家人提心吊胆了一整天。然而,更让这家人没想到的是,手术后的王胤完全无法行走,甚至一度只能卧床。

  直到做完手术的三个月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王胤才能慢慢坐起来。那时候,医生告诉王会文,儿子康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恢复时间是数月还是数年,谁都无法确定。而此时,王胤已经是一名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升学。

  

  王胤正在做康复训练

  所以,到底是尽快复学还是休学做康复治疗,全家人都很难抉择。

  王会文还记得那一年春节,大年初三晚上,儿子因为尿道感染引发高烧,“整个人都烧迷糊了,甚至开始讲胡话。”当时,王会文和王胤的妈妈张海庆都吓得直掉眼泪,手足无措。直到王胤的舅舅赶来,才将王胤送到医院,只是这一住院又是近半个月。

  这样的状况发生不止一次。刚从医院回家的那半年,王胤几乎每十天就要发烧一次,一个月至少要去三趟医院。但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状况下,王会文和家人再三商量,还是决定初三下学期让儿子返校复学。

  

  重生:挣脱桎梏的少年

  

  初三下学期,王胤所在班级的教室在四楼,没有电梯。那半年,王会文和妻子天天背着儿子去上课,“我背着王胤,他妈妈拿轮椅和书包。”王会文的个子不算高,上中学的儿子有些沉,他一口气爬不上去,中途还得停下来歇会儿。

  那一年,王会文原本经营的装修公司停摆,夫妻俩的生活完全围着儿子转。所幸王胤争气,即便是在休学半年、经常生病的情况下,仍以617分的中考成绩考入了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

  

  王胤在父亲的搀扶下,走到院子里

  到了高中,王胤的身体比此前稍好些,学校也有电梯,王会文和妻子才有一些灵活时间。也是从那时起,王会文开始跑网约车,补贴家用。

  为了让孩子尽早康复,王会文遍寻名医。在王胤高二那年,他坚持每个周末开车带儿子远赴陕西宝鸡治疗,“来回1200公里。每周五晚上出发,周六天亮到达宝鸡,我们吃完早饭,医生正好上班。看完病后,又往回走。”

  于父母而言,儿子生病这几年,他们尚且觉得日子漫长艰难。对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来说,病痛又是怎样的苦难?是无法行走时的无助,是康复训练时的汗水,还是午夜梦回时的害怕……面对这样艰难的境遇,学习反而成了王胤挣脱桎梏的希望,他不愿困囿于疾病的“牢笼”,更希望自己“向前看”。

  但是,这几年由于身体受限,王胤学习的时间几乎比其他同学少了1/3。如此有限的条件下,他是怎样规划学习的?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王胤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高中时期,为了照顾王胤,班主任肖老师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讲台旁边。“在一次性听老师讲完课后,我都尽量去掌握知识点。课间,我也会多去背一些各科老师们帮助我提炼的关键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去完成巩固练习。”对此,王胤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倾力帮助。

  

  父子俩在家中接受采访

  此外,这一路走来,除了家人和老师的帮助外,同学们也是激励王胤学习生活的动力,尤其是他的发小陶行剑。他们俩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是同班同学,陶行剑不仅在校园生活上竭力帮助王胤,在学习上两人也是相互促进。

  

  曙光:奔向新生的家庭

  

  四年时间,匆匆而过。

  今年高考,王胤取得了物理类634分的成绩。妈妈说,这是王胤高中三年来考得最差的一次。但少年比他的父母乐观,他认为还是应该“向前看”,“毕竟这个结果已经确定了,我能做的就是去接受这个事实,不纠结于过去,尽量把未来规划好,弥补遗憾。”

  这个假期,王胤一边进行康复训练,一边自学大学高等数学和英语,“我想要大一的时候,就能通过英语四六级。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造,读研读博,今后从事研究方面的工作,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自高考结束恢复锻炼以来,王胤目前已经可以拄着拐杖走上一段距离。不久前,他还答应了老同学的邀约,准备找时间去春熙路玩一玩桌游。

  这位18岁少年,不愿过多谈及那场疾病,但病痛本身于他绝非易事。他说,这是人生中的一个困难事件,也是一个挫折,“但既然它已经发生了,我就不想去纠结它真正影响了我多少。我也不会去想,如果我没有生这场病会是怎么样。”在王胤看来,回头看的意义不大,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精神内耗,“所以,不如就向前看,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样满怀希望的王胤,也时刻影响着家人。每每想起儿子这一段艰辛坎坷的求学之路,父母就心疼得直掉眼泪,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儿子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

  

  父亲准备为王胤按摩

  从初三到高中毕业,红墙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也在一天天变好。今年,王胤的姐姐王庆阳也大学毕业了。最近,她刚刚找到一份工作,马上入职。

  向前看,别回头。勇敢迈步,生活总会给人带来无限可能。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