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配镜为什么要到医院?专家:仅有验光数据≠科学配镜
红星新闻客户端  昨天 12:32

  近日有媒体报道,25岁的小章(化名)在医院进行了专业验光,拿到验光数据后网购了一副时下流行的大框眼镜。然而新眼镜戴上却出现了视物扭曲、头晕眼花的情况。后至医院检查发现了问题:小章的瞳距较小,而他选择的大框眼镜框心距较大,导致镜片光学中心无法匹配眼睛瞳孔中心位置,这种错位引发了视物扭曲和持续视疲劳。

  “患者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前往专业医疗机构,专业医学验光和科学配镜,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爱尔眼科四川省区视光学学组委员、国家高级技师戴创从事视光师工作多年,他表示,有视光师参与的医学验光配镜,和非医疗机构的普通配镜存在本质区别,配镜行为也需要遵循正规机构、正规来源、正规产品“三正规”原则。

  一名合格的视光师有严格从业要求

  有人以为医院的视光师等同于眼镜店的验光师。戴创表示,医院的视光师则在验光基础上,职责更广泛,涵盖视觉健康的全面管理。除了验光配镜,视光师的职责还包括儿童视力发育监测、弱视与斜视的辅助训练、双眼视功能评估与康复、低视力康复、角膜接触镜验配、接触镜并发症处理等,更侧重视觉功能的整体优化。

  

  一名合格的视光师也有严格的教育门槛和从业要求,例如戴创工作的医院首先需要高等学历教育的门槛,比如眼视光医学(5年制,医学学位)或眼视光学(4年制,理学学位),学习内容包括眼科学、视光学、视觉心理学、双眼视功能等专业知识,部分还需掌握基础眼病的识别与转诊;其次,毕业后需在医疗机构从事本专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并需要通过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职称,其专业名称为“眼视光技术”,职称名称有技士、技师、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等,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范畴。

  儿童青少年最好选择医学验光+科学配镜

  据戴创介绍,儿童青少年的视觉问题往往更复杂(如弱视、斜视、双眼视功能异常等),医院验光不仅包含基础的屈光度数,还会涉及眼位、调节功能、集合功能等关键参数。如果仅依据“度数”配镜,忽略这些附加参数,则配镜数据并不完整,导致配镜后出现视物疲劳、重影,甚至加重双眼视功能问题。如果是有斜视倾向的孩子,验光时需要调整瞳距或加入棱镜,若未按完整数据配镜,可能影响矫正效果,这就造成了验光数据与配镜需求不匹配。

  此外,儿童鼻梁、脸型尚未发育成熟,镜架的材质(是否轻便、安全)、尺寸(是否贴合),以及镜片的透光率、抗冲击性等,都需要结合年龄和用眼场景调整。配镜如果只侧重款式或价格,忽视儿童的生理特点,比如镜架过松易滑落、镜片过厚加重鼻梁负担,长期可能导致孩子不愿佩戴,或因佩戴不当影响矫正效果。再加上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对配镜后的不适感可能描述不清。

  更重要的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变化较快,配镜后需要定期复查(通常3-6个月复查1次),医院视光师会结合复查结果和孩子的用眼情况调整方案。专家建议在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科学配镜通常能形成“检查-配镜-复查”的闭环,更利于动态监测孩子的视觉健康,避免因未及时发现度数变化或矫正效果不佳而延误了干预时机。

  暑假是近视防控关键期 勿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眼视觉保健分会常委、爱尔眼科四川省区副总院长林江呼吁,“暑期正是近视防控的关键期,要做好孩子的近视防控管理,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尤其要避免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例如写作业遵循20-20-20法则(用眼20分钟后,闭眼休息20秒,再看20英尺远(约6米)20秒,坚持每天白天户外活动2小时,要重视每3-6个月定期复查等等。”

  

  (何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