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疾控八月健康提示:湿热交织,这些“坑”千万别踩!
四川在线  昨天 19:05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8月的成都,湿热交织,蚊虫孳生风险升高,高温天气持续,食品安全与意外伤害隐患不容忽视。8月1日,成都疾控发布本月健康提示,提醒市民蚊子带的病、吃出来的麻烦、高温惹的祸,还有娃玩水的安全,都得盯紧点。

  蚊子虽小,带的病可不小

  蚊子是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这些疾病症状各异,但都来势汹汹。

  疾控专家提醒,基孔肯雅热会引发高热、关节痛,发热期虽短,关节痛却能持续很长时间;疟疾则呈现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出汗,让人经历 “冷—热—汗” 的交替折磨;登革热则以高热为典型表现,还会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痛的“三痛”症状,以及面、颈、胸部潮红的“三红”症状,同时可能出现皮疹。

  日常生活中,防范蚊虫孳生是关键,要及时清理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积水,像花盆托盘、水桶等都是蚊虫滋生的温床,务必定期检查清理。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在皮肤裸露处涂抹驱蚊剂;家中要安装纱窗、蚊帐,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垃圾及时清理。

  如果有出游计划,出发前要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游玩时户外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剂,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回国入境时,若有疑似症状需及时向海关申报,并主动告知旅居史。返蓉后,也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说明旅居情况。

  嘴巴管不好,病痛找上门

  天热情况下,食物放不了多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和毒蘑菇中毒容易找上门。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成都疾控专家提倡“现买、现做、现吃”。选择新鲜食材,避免购买变质、过期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食物加工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剩余食物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而冷加工蛋糕制品、凉拌菜和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建议保证原辅料清洁,制作过程保持卫生。在外就餐时,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立即就医。

  有毒蘑菇中毒的后果更为严重,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肾损害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爱好野生蘑菇的老人以及容易误食的儿童是重点人群。预防有毒蘑菇中毒,成都疾控专家提醒,不采、不买、不吃野蘑菇。一旦发生误食,要立即催吐,尽快就医。

  高温天里,防暑也要防“空调病”

  持续的高温天气,中暑成为高发问题,天天吹空调也可能吹出“空调病”。

  成都疾控专家提醒,中暑分好几种:热痉挛时,汗出太多,胳膊腿、肚子上的肌肉会抽筋疼;中招热衰竭的话,汗多、皮肤湿冷、脸发白、头晕恶心,心跳快还血压低,甚至会晕倒;最严重的热射病,人会发烧到40℃以上,会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症状,

  在高温天气或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所处环境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或有高温热源,及年迈体弱、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都是中暑的重点人群。想不中暑,就少在高温地方待,加强营养,水和盐要补够,家里备着防暑药、含电解质的饮料和凉水。

  中招“空调病”,则会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关节酸痛等不适,像小孩、老人、天天坐办公室的人群和司机,老吹空调都容易中招。专家提醒,空调要定期洗,温度调在26到28℃,屋里屋外温差别太大,别让冷风对着吹,汗没干也别直吹空调,多开窗透透气。

  娃放暑假,溺水风险要盯牢

  暑假,孩子亲水活动增多,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疾控专家提醒,家长要反复提醒孩子,别去危险的水边玩,别偷偷下水,别去捡掉水里的东西,更不能结伴去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地方游泳。

  基础游泳方面,让孩子学会正确泳姿和换气技巧,并掌握一些自救技能,比如游泳时抽筋如何缓解等。

  科学救援方面,要告诉孩子,发现有人溺水,切勿盲目下水施救,应第一时间大声呼救,拨打110或120,就近寻找竹竿、木板等漂浮物,或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器材抛给溺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