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赵奕
“听到国歌响起的那一刻,那种自豪感真的是油然而生的,你真的会忍不住热泪盈眶。”回忆起在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的经历,来自四川传媒学院的志愿者周孝宁这样说道。
8月17日晚,成都世运会迎来闭幕式。作为8600余名“小青椒”志愿者中的一员,周孝宁、胡芮铭、郑乜华再次站上世界舞台,为这场国际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志愿者代表们(左周孝宁、中胡芮铭、右郑乜华,吴聃 摄)
01
从大运会到世运会
他们连续两次作为志愿者参加
“我觉得特别幸运,大一参加了大运会,现在又参加世运会,大学生涯里连续两次出现在央视的频道上。”同样来自四川传媒学院的胡芮铭,在世运会开闭幕式上担任旗手,负责斯洛伐克的国旗展示。
对于胡芮铭和周孝宁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服务国际赛事。2023年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他们就曾作为旗手站在世界舞台中央。时隔两年,当国歌再次响起,那份自豪感依然强烈。
“两次运动会想表达的点都是非常相同的——青春、活力、热情,这也像现在成都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胡芮铭说,两次世界级运动会都选择成都,说明这座城市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从5月初开始排练至今,这群“小青椒”已经为世运会付出了近4个月的时间。“作为旗手,我们需要站很长时间,这对意志力和耐力都是很大的考验。”胡芮铭坦言,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坚持。
02
志愿者方阵首次登台
“小青椒”精神获特别致敬
与两位旗手不同,郑乜华在闭幕式中担任的是志愿者方阵成员。这是世运会闭幕式特别设置的环节,来自四川各高校的志愿者代表从山上顺延到舞台,向全世界展现“小青椒”的风采。
“虽然我第二年才来成都,错过了大运会,但很幸运能参加世运会。”郑乜华说,当看到闭幕式上播放的致敬志愿者视频时,从5月初训练到现在的点点滴滴都浮现眼前,“觉得流的汗水都值得了。”
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郑乜华深知自己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志愿者群体。“我们要传达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最让志愿者们感动的,是来自运动员的认可。“退场时,运动员们会跟我们说‘你们很棒’这样的鼓励话语。”胡芮铭回忆道,“瑞典运动员还会热情地过来合影,对我们说‘加油’‘Fighting’。”
除了世运会,这群年轻人的志愿服务经历相当丰富。周孝宁不仅参加过大运会,还曾在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百花奖等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这是志愿服务给我最大的收获。”
谈及未来,三位志愿者都表示会继续关注体育运动。胡芮铭关注的是合气道比赛,因为他的教练正是参赛运动员之一;周孝宁通过短视频关注了飞盘项目;郑乜华则对轮滑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年轻人的新潮流运动,未来我也会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