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 国庆档成都观影人次超130万
成都日报  3小时前

  

  越来越多的“影视+”创新消费场景在成都蓬勃生长。图为“哪吒”裸眼3D视频在成都太古里展现。

  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以18.35亿元总票房、5007万观影人次圆满收官,国产影片占比达98.93%。数据显示,《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位列前3,由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旗下成都天府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志愿军:浴血和平》以超4.5亿元票房成为冠军。

  国庆档成都表现亮眼,观影人次超130万居全国第2,仅次于上海;票房达4832万元位列城市第5。数据背后,体现出中国电影市场的活力,展现了成都作为新一线票仓大城的强劲实力,也折射出“电影+”消费新趋势。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票房数据中,更反映在电影与各类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上。

  近年来,影视作品正以强劲动能激活消费市场。据业内统计,每1元电影票支出可同步撬动近5元周边消费,这种乘数效应正突破传统观影场景的局限。观众为一场电影支付的不仅是银幕前的两小时体验——它可能延伸为影院内的一份美食套餐,或串联起观影后的一次文化地标打卡,甚至催生对影视IP衍生品、主题旅行路线的消费需求。

  以万象影城(成都万象城IMAX激光店)为例,据店长刘颖介绍,影城在商场举办活动时,会结合商场自身的推广主题加入电影元素,也会与本土观影团、粉丝团展开联动,针对节日档期或明星相关的影片策划专属活动。

  这种“影视+”的融合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观影体验,也延长了消费链条。“双节”期间,市民游客不仅因为优质影视作品走进电影院,更受到成都深厚影视文化魅力的吸引,解锁“影视+”的多种体验。跟着87版《红楼梦》去罨画池打卡,影视与文博的融合孕育出新的消费场景与文化内涵;看《西游记》《白蛇传》里的青城山,让文旅地标成为游客镜头下的“片场”;《陷入我们的热恋》带火兴隆湖,情侣在湖边拍“同款浪漫”;2025国际数字文创季活动中,动画电影《哪吒》相关IP产品热销断货……

  从银幕到现实,从“单张电影票”到“全链条消费生态”,成都不止于“票仓城市”,更以影视为媒串联文博、文创、文旅,形成新的活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影视作品与“影视+”创新消费场景的蓬勃生长,“跟着影视游天府”的沉浸之旅正愈发精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茹懿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