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瞭望记者 严易程 文/图
近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办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CC)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首次登上这一世界级舞台,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自然保护领域的卓越成果,标志着黄龙的生态保护管理模式正式获得全球权威认可,更让“黄龙方案”成为全球自然保护发展的重要参考。
秋日黄龙
本届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以“为变革性保护注入动力”为主题,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会议期间,黄龙景区受邀参会并在“守护绿水青山 共享生态文明”分会上分享经验,系统阐述以“保护与发展并重”为核心的实践路径——通过深化科研合作、推动社区参与和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此次亮相是黄龙在2025年7月加入IUCN绿色名录后,首次在全球平台展示中国自然保护成果。
IUCN绿色名录被誉为全球自然保护地的“黄金标准”,设17项严苛指标,从规范治理、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显著成效四大维度全面考核。自2024年启动申报以来,黄龙团队以国际标准梳理保护成果,历经多轮国际专家评审与实地考察,最终凭借综合实力脱颖而出。此前,黄龙景区已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双重身份,此次认证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国际自然保护领域的标杆地位。
颁发证书(黄龙管理局供图)
从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到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再到如今跻身IUCN绿色名录,黄龙走出了一条高海拔地区自然保护的特色路径。近年来,黄龙在管理体制、智慧监测和保护网络构建三方面构筑出高海拔地区旗舰物种保护模式,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示范,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钙华景观渐进退化机制,创新钙华景观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开创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遗产要素保护“黄龙模式”。同时,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找到最优解,通过生态补偿、绿色就业等举措,实现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发展与民族团结双促进,为全球保护事业和社区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黄龙方案”。